真正的臺海管控開始了。在“圍島演練”剛開始時,就有一架美軍軍機,逼近臺海,進入臺島南部屏東縣,恒春鎮(zhèn)外海,24海里毗連區(qū)。大陸解放軍戰(zhàn)斗機果斷出動,升空攔截,警告美軍:不得進入中國臺灣24海里區(qū)域以內。這釋放了怎樣的信號?在“圍島演練”期間,中美軍機進行了怎樣的空中博弈?臺海軍演,為什么越來越逼近實戰(zhàn)了?
這一輪的“海峽雷霆”軍演,一共進行了兩天。其中,4月2日,美軍一架CR-135偵察機,進入臺島北部空域,遭遇中國殲-10C攔截。偵察遇阻以后,CR-135被迫撤離。但同一天的下午,美軍再次出動一架P-8A反潛巡邏機,進入高雄以南的巴士海峽,另一架E-3預警機則抵近臺海東部海域。可這兩架飛機,都保持了距離,不敢進入臺海區(qū)域。
實際上,這就是解放軍給美軍劃下了紅線。只要是臺海區(qū)域以內,既是中國主權范圍,也是臺海之戰(zhàn)的戰(zhàn)斗區(qū)域,任何境外勢力都不得介入。美軍現(xiàn)在就需要提前適應,紅線不可突破。期間,日軍也出動了一架E-767預警機,跟蹤中國“山東”號航母。但日軍比較畏縮,不敢深入臺海,而是位于臺島北部300公里外,盤旋偵察,距離中國“山東”號航母,更是超過了400公里。
也就是說,在真正的臺海之戰(zhàn)中,美日聯(lián)軍能夠對臺島提供的唯一支持,就是情報支持。可這個情報支持,也不一定能夠輸入臺島以內。為什么?因為大戰(zhàn)開啟以后,大陸解放軍必然實施大規(guī)模的電子干擾,對臺島進行通信封鎖。同時,出動電子戰(zhàn)飛機,逼退美日偵察機、預警機等,破壞美日的情報通信鏈。
在“海峽雷霆”演習中,還出現(xiàn)了三大亮點:一是,殲-35首次亮劍臺海。這是殲-35服役以來,第一次參加“臺海演習”。它也預示著,殲-35服役以后,已經(jīng)具備實戰(zhàn)能力。大陸空軍進入“雙隱身”時代。在殲-20、殲-35的聯(lián)合壓制下,臺軍的F-16、幻影-2000以及“經(jīng)國”號IDF戰(zhàn)斗機,將被徹底碾壓。
二是,大陸PHL遠程箱式火箭炮,首次公開“定點清除”,模擬摧毀臺島天然氣存儲設施。這種打擊,不是像俄軍一樣的“密集地毯式”轟炸,而是“精準點名”,一發(fā)敲掉一個天然氣存儲罐。為什么要打臺島天然氣存儲設施?核心就在于,臺島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孤島。一旦海港被封鎖,能源被摧毀,它堅持不了一個星期,就不戰(zhàn)自潰了。
三是,轟-6K掛載“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亮劍臺海!一架轟-6K可攜帶4枚“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轟-6K出現(xiàn)的位置也很特殊,它不在大陸一側,而是位于臺島以東空域。為什么選擇臺島以東空域呢?有兩大目的:其一是,震懾美軍航母,實現(xiàn)“區(qū)域拒止”。“鷹擊-21”的最大射程超過2000公里,讓轟-6K飛出去,美軍航母就得后撤2000公里以上,才能避開“鷹擊-21”的打擊距離,進入防空安全區(qū)。
其二是,專門盯住臺軍的“愛國者”防空系統(tǒng)。俄軍已經(jīng)多次證明,“匕首”高超音速導彈可以擊穿“愛國者”。“鷹擊-21”就更不說了,幾乎就是“愛國者”的專門克星。臺軍部署了9套“愛國者”防空系統(tǒng)。只要“愛國者”一露頭,就得挨打。
敲掉“愛國者”,是臺海之戰(zhàn)的最優(yōu)先目標之一,不亞于活捉賴清德。
如果說“聯(lián)合利劍”系列演習,還有所保留,那“海峽雷霆”就是在無限逼近于實在了。封鎖港口,隔絕美日援軍,區(qū)域拒止,建立軍事區(qū),殲-35、“鷹擊-21”聯(lián)合亮劍,遠程箱火,摧毀島上能源設施,每一板斧,都死死拿捏了臺島的軟肋。
“圍島演練”的實戰(zhàn)性越來越強,兩岸一統(tǒng)的時間表也就越來越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