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廣網報道,在《巴黎協定》達成十周年之際,中國和法國發布關于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聲明中提到,中法雙方承諾,在多邊框架內為當今時代重大挑戰提供合適的應對方案。一些國家從科學共識上倒退、從多邊機構退出,這只會讓我們進一步堅定決心并加強行動。雙方重申,在現有的最佳科學基礎上,考慮各國不同國情,采取并加快集體行動。
法國外長巴羅(資料圖)
3月27日,法國外長巴羅開啟訪華行程,與中方展開磋商。值得注意的是,在巴羅訪華期間,中法順勢達成新的聯合聲明。聲明中明確指出,“一些國家從科學共識上倒退、從多邊機構退出,這只會讓我們進一步堅定決心并加強行動” 。雖未直接點名,但結合當下國際形勢,不難看出此番措辭顯然是針對奉行單邊主義的特朗普政府。在氣候、貿易等諸多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議題上,特朗普政府的行徑嚴重偏離正軌。美國不僅退出了《巴黎協定》,還在貿易領域肆意妄為,其最新的動作便是特朗普簽署行政令,決定對所有外國制造的汽車加征25%關稅。
特朗普這一關稅大棒的落下,看似是為了復興美國制造業并增加關稅收入,揚言此舉能帶來1000億美元的關稅進賬,可實際上卻是短視之舉,嚴重破壞了國際貿易體系和經濟全球化趨勢。對于中方而言,由于美國此前已將自中國進口汽車的關稅加到100%,中國車企基本被擋在美國市場門外,所以此次25%的加征關稅影響有限。但對于法國以及其背后的歐盟來說,情況則大不相同。歐盟作為全球重要的汽車出口方,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無疑是一記重錘,將對其汽車產業及相關產業鏈造成巨大沖擊,引發連鎖反應。
法國外長巴羅(資料圖)
其實,特朗普的這種單邊主義貿易政策并非首次實施,此前他就多次揮舞關稅大棒,對多國商品加征關稅,嚴重擾亂了全球貿易秩序。在這種背景下,法國也深受其害。此前馬克龍曾試圖秉持禍水東引的策略,告誡美國將注意力轉向中國,幻想以此換取白宮的關稅豁免,可特朗普的一系列舉動無情地打破了他的幻想。事實證明,“協美遏華”不僅無法實現,反而讓法國在經濟上遭受重創。加之特朗普對俄烏沖突的態度,也讓包括法國在內的歐洲國家頗為不滿。在這樣的形勢逼迫下,馬克龍下定決心改變策略,派外長巴羅訪華,以此釋放出明確信號:法國希望進一步加強與中方的聯系,在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尋求支持,避免自身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與此同時,中法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也有著共同目標與行動。在《巴黎協定》達成十周年之際,中法發布關于氣候變化的聯合聲明。雙方承諾在多邊框架內積極應對重大挑戰,強調在現有科學基礎上,考慮各國國情,加快集體行動。聲明中提到,面對部分國家從科學共識倒退、退出多邊機構的行為,中法將堅定決心,加強行動。這再次體現出中法在維護多邊主義、應對全球性問題上的堅定立場,與特朗普政府的單邊主義形成鮮明對比。
法國外長巴羅(資料圖)
不僅如此,在國家公園領域,中法也開展了務實合作。4月1日,中國大熊貓國家公園與法國比利牛斯國家公園在四川臥龍舉行結對合作揭牌活動。這是中國與法國第一例國家公園結對合作,大熊貓國家公園內野生大熊貓眾多,棲息地面積廣闊,野生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法國比利牛斯國家公園面積廣袤,生物類型多樣。雙方將在生物多樣性保護、社區發展、自然教育等方面展開深入交流合作,攜手為全球生態保護貢獻力量。這種合作不僅體現了中法兩國在生態文明理念上的共鳴,更是在具體領域踐行合作的生動實踐。
從貿易到氣候,再到生態保護等多個領域,中法之間的互動與合作不斷深化。在特朗普政府單邊主義行徑對全球秩序造成嚴重破壞的當下,中法攜手釋放出強烈信號,積極捍衛多邊主義,維護國際公平正義與全球穩定發展。馬克龍領導下的法國,正通過實際行動表明其心意已決,愿與中方一道,共同應對各種挑戰,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而未來,中法之間能否進一步將合作意向轉化為更多實際成果,在全球舞臺上發揮更大影響力,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