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當前世界軍事的最強戰力主要看中美呢?實際上光是從如今的俄烏沖突就可以看出,俄羅斯在過去幾十年的軍事發展當中,徹底把科技技能樹給點偏了,在美國引領起世界電子戰以及信息戰潮流之后,俄羅斯非但沒有跟上反而還迷信原本重火力加暴力輸出那一套。這就直接導致了在這次俄烏沖突當中俄羅斯在戰場上處處被電子壓制,情報方面也一直處于劣勢,一場原本應該碾壓獲勝的戰爭,愣是被俄羅斯打成如今這個樣子。
而相比較俄羅斯中國這些年來一直摸著鷹醬過河,科技樹就發展得非常健康,但現在已經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趨勢。中美電子戰以及信息戰最直觀的體現便是電子戰飛機以及預警機,預警機中國有空警500其性能遠勝美國如今的現役預警機E-3望樓,在美國下一代預警機正式服役美國軍隊之前,中國預警機已經處在無敵地位。而電子戰飛機中國如今有殲16D以及殲15D美國只有EA-18G咆哮者。
事實上自從中國的殲16D服役軍隊之后,便一直有媒體和軍迷們將兩款電子戰飛機拿來比較,盡管有很多對美國軍事裝備推崇備至的軍迷始終不愿相信,但中國殲16D在綜合性能上已經遠超美國的EA-18G咆哮者。如果大家不信的話我們今天就來細細分析一下,首先我們先從載機平臺上開始說起,中國殲16D顧名思義就是由殲16改裝而來,其載機平臺就是殲16,飛機的最大載重量高達12噸。
而美國的EA-18G咆哮者改裝自美國的F/A-18E/F超級大黃蜂,其最大載重量約為8噸左右,兩架飛機光是在載重量上就有著4噸的差距,EA-18G咆哮者從起步階段就已經輸了。當然載重量不意味著電子戰能力,但在電子戰技術相當的情況下功率越大就越占優勢,中國的殲16D比EA-18G咆哮者多出了近一半的載重量,而據公開數據顯示殲16D最多可以搭載6個電子吊艙,而美國的EA-18G咆哮者則是最多只能攜帶4個電子吊艙,光是電子吊艙功率上的碾壓,便足以讓殲16D在電子戰當中獲得絕對優勢。
另外不管大家相信與否如今解放軍在電子戰以及雷達方面的能力,已經不輸美國甚至已經將對方反超,殲16D采用氮化鎵T/R模塊雷達其最大探測距離為450公里,而AN/APG-79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其最大探測距離卻只有180公里左右,光是雷達上的差距就讓美國的EA-18G咆哮者在對陣當中處于劣勢。另外美國EA-18G咆哮者使用的ALQ-99吊艙能夠實現全頻段干擾,但這種吊艙在面對中國殲16D的多頻段干擾吊艙搭配多模式電子對抗系統時,可以明顯發現其抗干擾能力不足。
當然殲16D最大的劣勢那便是因為自身重量過大,無法在航母上當作艦載機起飛,所以中國才研制出了適合航母起降的殲15D,殲15D因為載重量問題對比殲16D綜合作戰性能或許有一定差距,但擁有后發優勢的中國還是為這款電子戰飛機增加了很多獨特的設計,這直接讓殲15D的綜合作戰性能不輸EA-18G咆哮者。事實上在電子戰以及信息戰領域,中國早已走在了美國的前面,這也是這些年中美局部軍事對抗中國始終占優勢的根本原因,所以中國只需要將這些先進裝備大規模地普及下去,未來戰爭的尖端戰力必然掌握在解放軍的手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