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鄂爾多斯4月5日電 題:清華大學教授楊曉京內蒙古執教記
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
在大約10平方米的辦公室內,擺有七八張聽課桌凳,桌凳前方是一塊黑板,黑板右側是給“學生”們提供的習題解析答案。這是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楊曉京在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旗一中執教一月以來的日常。
圖為楊曉京在自己的辦公室內授課。中新網記者 李愛平 攝
“這間辦公室和我在清華大學的大小差不多,不同的是,這里的辦公室還兼有教學功能。”4月4日,見到記者時,楊曉京開門見山地打趣說。
過去一個月來,楊曉京在此執教的“學生”,主要是鄂托克旗一中的數學老師和物理老師。“我的主要任務是培養老師,提高老師的水平。”楊曉京毫不掩飾自己在鄂托克旗一中教學的具體目標。
作為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楊曉京曾擔任國內外多類數學期刊的審稿人和編委,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眾多,其中被SCI收錄88篇,國內外核心期刊論文20余篇,是清華大學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最多的教授之一。“我希望,在內蒙古執教期間,能夠在數學理論方面,讓在校老師能有更大的提升。”
“現在許多老師的教學水平,教課沒問題,但要提高解決難題的能力,并講出數學課背后的原理,不一定所有老師都能做到。”楊曉京表示,從目前來看,這些問題,仍是鄂托克旗一中老師們的短板。
“每年高考數學卷中,最后一道題,都是最難的題,這些題不僅難住了考生,同時也把老師們難住了。”楊曉京認為,一些老師在給學生解答類似題時,其實是吃力的,而他的任務則是迅速提高老師們解答難題的能力。
為了提升老師們的教學水平,楊曉京在該校充當了“老師中的老師”角色。他在辦公室兼教室中,制定了具體的教學進度表,“多數時間是上午兩個小時,下午再講兩個小時。”
偶爾他也會給在校的高中學子們輔導基礎數學,“但所講的內容盡可能通俗易懂”。
圖為楊曉京為鄂托克旗一中學子們授課。 鄒世成供圖
“楊曉京老師的教法深入淺出,我們認為最難的題,他往往不到10分鐘就給我們講得明明白白。”學生孟易文表示。
“現在清華大學不一定需要我,但這里(指鄂托克旗一中)肯定需要我。”66歲的楊曉京告訴記者,這是剛剛退休的他,最正確的選擇。“我決定在內蒙古重啟自己的執教生涯,尤其在數學方面,要奉獻更多的力量。”
與鄂托克旗一中合作辦學的項目負責人鄒世成,同樣來自清華大學,他告訴記者,楊曉京教授退休后加盟鄂托克旗一中的遠期目標是,“帶領鄂托克旗一中清北班的學生們,在全國舉行的數學競賽、信息競賽等方面盡快脫穎而出。”
鄒世成透露,目前,鄂托克旗一中已有24位畢業于清北的名師加入,這些老師不僅帶來了前沿的教育理念,還引入了先進的教學方法,為鄂托克旗當地的教育帶來了全新的動力與活力。
有媒體認為,在教育資源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鄂托克旗積極求變,在教育方面持續發力,此番楊曉京教授的加入,正是鄂托克旗教育成果的有力彰顯。(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