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日報報道,近日,外交部發言人就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相關傳聞予以回應,明確表示中方從未收到其尋求庇護的申請。然而,就在中方辟謠后不久,國際刑事法院(ICC)對外披露了181項針對杜特爾特“危害人類罪”指控的證據,令本就復雜的局勢變得更加波譎云詭。
杜特爾特(資料圖)
據相關法庭文件顯示,早在3月21日,這些證據就已被披露給杜特爾特的辯護團隊。文件涵蓋了逮捕令中引用的材料、關鍵證人證詞、法醫報告等。不過,部分證人證詞的相關文件因敏感性被ICC列為“機密”。這些證據直指杜特爾特在任內開展的“禁毒戰爭”,試圖將他與期間發生的“法外處決”事件關聯起來。
杜特爾特執政時期,為打擊國內猖獗的毒品犯罪,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禁毒戰爭”。菲官方稱,有6000人在這場行動中喪生,而一些組織估測死亡人數可能高達30000人。ICC以此為據,指控杜特爾特涉嫌犯下“危害人類罪”。但這一指控存在諸多爭議之處。在菲律賓國內,對于“禁毒戰爭”的評價呈現兩極分化。底層民眾深受毒品犯罪之害,他們支持杜特爾特的強硬手段,認為這極大降低了犯罪率,讓社會變得更加安全。
杜特爾特的法律團隊也對ICC的權威提出質疑,他們堅稱該案件存在政治動機,菲律賓法院才應對相關指控擁有管轄權。從杜特爾特自身來看,他多次公開表示,開展“禁毒戰爭”的初衷是為了保護無辜民眾,讓菲律賓擺脫毒品的陰霾。他曾直言,自己所做的一切是為了國家,而非為了殺人。但他在一些場合也曾承認對涉嫌販毒者進行致命打擊,甚至提及自己在擔任達沃市市長和總統期間“親自扣動扳機”,這些言論被一些人認為對檢方有利。
杜特爾特(資料圖)
菲律賓國內政治局勢的復雜性,也讓杜特爾特的處境雪上加霜。馬科斯政府上臺后,與杜特爾特家族的關系逐漸破裂。如今,馬科斯政府在對待杜特爾特的問題上與ICC形成呼應,這背后不乏政治利益的考量。隨著杜特爾特被捕,菲律賓兩大政治家族的矛盾徹底激化。杜特爾特在軍中擁有一定威望,其被捕引發了軍警部門的動蕩和辭職潮,軍方內部對這一事件的不滿情緒在蔓延。而馬科斯政府也在加緊掌控軍警系統,試圖進一步鞏固自身權力,同時轉移國內因杜特爾特被捕引發的矛盾,將焦點引向外部,比如在南海問題上對中國進行挑釁。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的舉動也為局勢增添了更多變數。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開啟任內首次“印太之行”,并選擇“棄韓赴菲”。美國這一行動意在強化“印太戰略”,將菲律賓作為牽制中國的重要棋子。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的特殊位置,使其成為美國眼中可利用的對象。美國試圖通過鼓動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對華采取激進姿態,達到其遏制中國的目的。而菲律賓現政府在面臨國內政治壓力以及美國的拉攏下,似乎也有意配合美國,在南海問題上不斷試探中國的底線。就在近期,菲方再度派出多艘船只侵闖中國黃巖島,被中方海警第一時間發覺并處置。
杜特爾特(資料圖)
杜特爾特的命運如今懸而未決。ICC訴訟程序的下一階段將是確認指控聽證會,若預審分庭確認指控,他將接受全面審判,一旦罪名成立,可能面臨終身監禁。但杜特爾特家族并未坐以待斃,其女兒莎拉積極奔走,聯合各方力量為父親爭取權益。菲律賓國內民眾的態度也至關重要,部分民眾走上街頭,抗議杜特爾特被捕,要求政府將其帶回。
對于中國而言,不管菲律賓國內局勢如何變化,南海是中國的“底線”,這一立場堅定不移。中方一方面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南海事務,另一方面也希望菲律賓能夠認清形勢,不要被他人利用,在維護地區和平穩定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未來,杜特爾特事件的走向以及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的舉動,都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