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5日,在清明節之際,一場莊嚴肅穆的祭祖儀式在河北安平博陵崔氏墓園隆重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博陵崔氏后裔懷著崇敬之情,齊聚于此,共同緬懷先祖,傳承家族文化。
上午 9.30時許,祭祖儀式正式開始。現場氣氛莊重,后裔們秩序井然地排列在祭臺前。儀式在悠揚的古樂聲中拉開帷幕,祭祖儀式由博陵崔氏宗親聯誼會會長崔萬里主持,首先宣讀祭文,回顧了博陵崔氏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家族成就,表達了對先祖的追思與感恩之情。祭文中詳細闡述了博陵崔氏自秦漢以來,在政治、文化、學術等領域人才輩出,為國家和社會作出的卓越貢獻,讓在場的每一位后裔都深感自豪。
宣讀祭文
隨后,在河北省崔氏宗親聯誼會會長崔會勇主祭下,后裔們依次向先祖上香、鮮花、鞠躬,表達對先祖的敬意和緬懷。整個祭祀過程嚴格遵循傳統禮儀,每一個環節都一絲不茍,充分展現了博陵崔氏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在祭祀現場,還擺放著各種祭品,如鮮花、水果、糕點等,寄托著后裔們對先祖的思念和祝福。
分批次上香
集體跪拜先祖
除了祭祀儀式,清掃祠堂、瞻仰族譜、追思先輩,現場還舉行了莊重的家訓傳承環節。家族長輩帶領年輕一代誦讀家訓,“修身齊家,崇德向善,耕讀傳家,誠信為本” 的家訓在墓園上空回蕩。通過這一環節,博陵崔氏的傳統價值觀得以代代相傳,激勵著后人秉持良好的品德和行為準則,在各自的領域中發光發熱。
據了解,博陵崔氏作為中國古代的名門望族,歷史悠久,人才輩出。從東漢時期的崔骃、崔瑗、崔寔,到唐代的崔仁師、崔湜等,歷代名人輩出,為中國的文化、政治、經濟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貢獻。此次清明祭祖活動,不僅是對祖先的緬懷,更是對家族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博陵崔氏宗親聯誼會會長崔萬里表示:“樹高千尺不忘根,水流萬里總思源,舉辦這次祭祖活動,旨在讓博陵崔氏的后裔們銘記家族歷史,傳承家族文化,增強家族凝聚力。同時,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博陵崔氏的文化和歷史,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參與祭祖的年輕后裔16歲的崔博彥表示:“這次祭祖活動讓我深受觸動,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家族的歷史和文化,也感受到了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我將以先祖為榜樣,努力學習,傳承家訓,為家族爭光。”
崔氏后裔
此次博陵崔氏清明祭祖活動的成功舉辦,不僅增強了家族成員之間的聯系和凝聚力,也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家族文化的熏陶和激勵下,博陵崔氏的后裔們將繼續秉持家族傳統,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據悉,崔姓起源西周齊國。至秦朝時第17世孫崔意如被封為東萊
侯。漢朝時,崔業繼承爵位,在清河定居。崔業弟崔仲牟,則擇居于博陵安平。至此,安平成為博陵崔氏的發祥地。此后,家族繁衍昌盛,到魏晉時成為望族大姓。至唐初位居郡望首列的“五姓七家”中,史稱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
參加祭祖活動宗親合影
追思會
安平縣古稱博陵郡,也是博陵崔氏墓群所在地。博陵崔氏是我國漢朝至隋唐時期北方著名大族,以孝義忠信、文學武藝、杰賢輩出著稱,歷史上出將入相達40多位。其中,唐代宰相中博陵崔氏就有16位(22任),被譽為“天下第一高門,北方豪族之首”。(賈占安)
祭 文
維公元二零二五年,清明時節,吉日良辰。
博陵崔氏子孫,謹以美酒佳肴,祭奠列祖列宗之神位:
赫赫崔氏,源溯炎黃。 博陵肇基,世澤綿長。
九德傳家,詩禮恒昌。 光前裕后,青史流芳。
緬我先祖,德被八方: 文能安邦,武定邊疆;
守正持節,忠孝昭彰。 博陵衍派,四海名揚。
五姓冠冕,七望隆彰。
今我族裔,齊聚祠堂; 肅容整冠,誠心焚香。
追思遺訓,永志不忘: 耕讀為本,仁義為綱;
謙和處世,清廉立堂。
祈祖垂蔭,佑我族邦: 少者敏學,壯者棟梁;
老者安康,門戶吉昌。 家風振興,世代榮光。
大禮既成,伏惟尚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