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特朗普揮舞著“對等關稅”的旗幟,將最高將近50%的關稅砸向全球貿易伙伴。
這場以“美國優先”為名的經濟豪賭,看似氣勢洶洶,實則是一場自掘墳墓的鬧劇。
特朗普政府近日釋放的“關稅核彈”引發全球聲討,最先被血洗的,是美國股市。
據北京晚報4月5日的報道,當地時間4月3日,紐約股市三大股指暴跌,均創下約5年來最大單日百分比跌幅;4日,美股再次暴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比前一交易日下跌2231.07點,跌幅為5.50%。
美股三大指數創五年最大跌幅,科技巨頭蘋果市值蒸發2700億美元,投資者用腳投票宣告對“特朗普經濟學”的徹底不信任。
德意志銀行預測,美國GDP增速將因關稅縮水1.5%,通脹率突破4%,高物價與低增長的雙重絞殺近在眼前。
特朗普對汽車、芯片等行業加征25%關稅,直接切斷了全球化分工的動脈。
日本汽車出口的三分之一依賴美國市場,25%的關稅將導致日本GDP增速下滑,甚至波及8.3%的就業人口;韓國半導體出口占GDP近2%,馬來西亞的芯片供應鏈亦岌岌可危。
美國本土企業同樣難逃厄運:斯泰蘭蒂斯集團因關稅被迫關閉加拿大工廠,900名美國工人瞬間失業——所謂“制造業回流”,不過是畫餅充饑的謊言。
此情此景下,特朗普當年打臉別人的那句話再次被挖了出來——如果有一天,道瓊斯指數單日下跌超過1000點,那么美國現任總統就應該被裝進大炮,以極快的速度射向太陽,不允許有任何借口。
特朗普宣稱,新的關稅措施可以挽救美國制造業,“讓美國再次富?!薄白尵蜆I崗位和工廠回來”。
不過,美國真能如愿嗎?歷史早就給出了答案。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挑起,一直延續至拜登政府的對華貿易戰,對美國來說代價同樣巨大。
一來,制造業沒能回流。美媒數據顯示,2019年1月至2024年7月,美國制造業就業崗位僅增加了1%,關稅甚至導致美國各行業至少損失了14萬到27.5萬個崗位。
二來,普通民眾遭殃。美國消費者每年為關稅多支付約570億美元,生活成本顯著上升。顯然,任何試圖以關稅高墻隔絕經濟規律的國家,終將承受自我封閉的代價。
美國稅上加稅的政策,無異于“一場昂貴的幻覺”。
商品價格的波動,只是表象,內在是產業的轉移,算盤打得蠻精明的。
“基準關稅”“對等關稅”兩項一疊加,再加上此前中美貿易戰,美國對中國加征的系列關稅,導致中國商品對美總稅率飆升至54%。
世界最高,沒有之一。
因此,特朗普的加征關稅,看似“雨露均沾”,對歐美、日韓、東南亞、拉美都施以“重拳”,但真正的狙擊目標,只有中國。
特朗普加征關稅的政策一出,中方立即作出回應: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
中國早已不是2018年的被動承受者。半導體、新能源汽車等戰略行業加速國產替代,東亞供應鏈的深度整合讓“去中國化”淪為笑談。
新澤西州一家儀器制造商坦言:中國生產的電路板無可替代,54%的關稅只會逼死美國客戶。
當特朗普沉迷于關稅的零和游戲時,中國正以“超大規模市場”為盾牌,擴大內需、升級消費。
2025年財政支出加力提效,貨幣政策降準降息空間充足,人民幣資產成為全球資本的避風港。
中國與世界的選擇早已清晰——以合作抵御撕裂,用開放終結瘋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