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落后清明
羅學婭
梨花開了,千樹萬樹,蔚為壯觀,我卻沒有把賞梨花當成每年必做的事。梨花落了,飄飄灑灑,如雪如玉,我則和大多數中國人一樣,徜徉在梨花雪中,感受裹挾著細雨的花瓣飄落在臉上的清冷,聆聽晏殊淺唱:“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清明,就這樣一年一度地踏著梨花雪如期而至,包裹著我的時光年輪,更新著我的不老記憶。
記得小時候的清明節,就是跟著爸爸媽媽爬山上墳。每年梨花落后,都會跟著爸爸媽媽上山,上山的路又陡又滑,爸爸一手牽著我,一手氣喘吁吁地扒開荊棘雜草,找到那塊長著青苔的石碑,告知我:“爺爺、奶奶就躺在這石碑后面的土墳里”。
爸爸放完鞭炮,媽媽點燃香燭紙錢,我就學著他們的樣,畢恭畢敬地祭拜。然后,清理干凈墳包,添上幾捧新土,聽爸爸講爺爺奶奶的點點滴滴。就這樣在每一個清明節,把記憶已經模糊了的爺爺奶奶的音容笑貌,又重新找回心中。
那時,我雖然能流利地背誦媽媽教的“清明時節雨紛紛......”但也僅僅停留在字面上理解。直到那年爸爸病逝,親眼看到歷經磨難、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成人的父親,一夜之間,生命殞去,化作一縷青煙,骨灰安放在公墓。痛失親人的悲慟,讓我飽嘗“欲斷魂”的鉆心刺痛。從此,我的清明節除了祭奠先祖,更有了對父親無盡的懷念。
上學后的清明節,又多了一個重要內容:到烈士陵園為先烈掃墓。隨著梨樹的花開花落,我對烈士陵園里先烈的故事,了解得越來越多。在他們當中,有解放軍戰士,有青年學生,還有鄉鎮的民兵。其中好幾位還是媽媽的同學、戰友,他們都是二十來歲的小青年,為了追求真理,解放中國,不惜流血犧牲,好些連名字都沒有留下。每年為這些革命先烈掃墓時,心情都格外激動,由衷感慨:細雨清明些許寒,哀思遙寄九重天。
后來到紅十字會工作,我的清明節里又多了一份別樣的緬懷。我和我的同仁們,每到梨花謝幕時,都要和醫學院的師生們一起,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緬懷紀念奉獻大愛的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者們。在醫學院校的“感恩堂”里,在網絡上的“厚德林”中,在博愛園的紀念墻前,一起瞻仰鐫刻著的捐獻者姓名,向他們奉上一束清香隆重的菊花,行上一個最真誠的鞠躬禮。
我和他們沒有絲毫血緣關系,但當我親自送別他們的時候,得到的卻是最純潔的生命洗禮。那時,會由衷地感覺到逝者雖死猶生,他們的生命在奉獻中延續,他們的奉獻給盲人送去黑暗中的光明,給死亡線上垂危的生命帶來重生。他們更是用自己停止了心跳和呼吸的身軀,無言地當好一名“大體老師”,教會千千萬萬個學醫的學子,穿上莊嚴的白大褂,去拯救更多的生命。他們無聲地詮釋:“最后的離去和最初的誕生一樣都是人生必然,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樣都是光照人間。”
梨花落后是清明,一個用過往時光的金線串聯起來的綴滿懷念和敬畏的日子。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我沉靜深思,感嘆歲月,感恩經歷,在生命的行進中贊美生命,在緬懷的情思中傳承文明。
本文內容系原創
轉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羅學婭
供稿:中共內江市委黨史地方志研究室
配圖:方志四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