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鼎的層巒疊嶂之中,隱藏著一個美麗而寧靜的村莊——古嶺村。這里正以一場“生態與經濟的雙贏實驗”吸引著外界的目光。作為一級水源保護區的所在地,古嶺村不僅肩負著守護南溪水庫“一池碧水”的重任,更通過茶產業的創新轉型,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點擊觀看視頻↓
這個坐落在桐山街道西北部的山區村、庫區村、老區村,平均海拔450米,森林覆蓋率高達80%,是市一級水源保護區的核心地帶。然而,曾幾何時,優越的生態環境卻成了發展的“緊箍咒”,水源保護區的限制讓古嶺村的二、三產業及涉及養殖的第一產業發展受限,村財收入微薄。
面對困境,古嶺村積極開拓發展思路,依托生態資源稟賦優勢,在“一片金葉子”上做起了文章。2021年,在村集體茶園無人租、村茶廠無人辦的困境下,古嶺村黨支部帶領村支委、黨員、鄉賢,組織成立領辦的合作社,將村集體的茶園以每年10萬元的租金租給合作社,并引進了龍頭企業品品香注資,共同辦茶廠,“古嶺模式”的框架初步搭建起來。
生態保護雖限制了工業發展,卻為古嶺村的茶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通過合作社設立黨員示范茶園,推行綠色防控技術及有機肥應用,定期組織專家開展技術培訓,建立黨員監督機制等措施,形成黨群共治的茶園生態管理模式。
在品品香的支持和推動下,古嶺村291戶茶農和合作社簽訂了管理協議,創新了茶園管理聯保機制,推動村民之間互相監督,有效保障了茶葉的品質,推動了茶葉生態價值的實現。茶青收購后,利用先進的茶葉加工設備,智能萎凋系統將精準控制茶葉的失水過程,自動化流水線則高效完成了從鮮葉到半成品的轉變。生產出的半成品原料,全部由品品香包銷,徹底解決了茶葉銷路的后顧之憂,也讓村民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如今,古嶺村可年產茶葉400噸,茶產業為村集體增收40萬元,帶動本村及周邊343戶茶農人均增收3000多元,解決本村剩余勞動力就業30余人。村財收入自2022年起,連續三年突破百萬元。
經濟富裕了,古嶺村并沒有忘記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他們秉持“大古嶺”理念,帶動村民參與美麗家園建設,傳承弘揚紅色文化、庫區文化精神,全面推進“生態古嶺”建設。以茶破困,古嶺村正書寫著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綠色答卷”。
福鼎市融媒體中心
責編:林婷婷
編導:張靜寧
攝像:張懷潔
配音:霍笑卉
監制:黃益升
總監制:王良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