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表示,如果北約國家的國防支出維持在國內生產總值2%的水平,那么北約將在未來3-5年無法保衛自身安全。
當然,呂特的這種言論是建立美國人不主動援助基礎上的,如果美國人愿意大量援助歐洲的北約國家,愿意保護他們的安全,就另當別論了。但這種情況以后可能會很少出現,畢竟現在的美國特朗普政府已經清醒。但同時歐洲也清醒了,法國總統馬克龍就呼吁歐盟別天真了。
他同時舉例說明,北約成員國全年生產的彈藥量只能與俄羅斯3個月生產的彈藥量相當。
應該說,北約國家國防支出維持在本國生產總值2%的水平,已經不低了,當今世界各國國防支出的平均水平也只是GDP2.3%左右,北約成員國普遍為發達國家,其GDP基數很高,所以國防支出的絕對值并不低。
要說國防支出的實際效果,可能與這些國家自身的官僚體系有關,官僚體系越腐敗,也就沒有那么理想的使用效果??梢钥隙ǎ瑲W洲國家的腐敗肯定比美國更多,畢竟其歷史更長,所謂的“文明”程度更高。
另外,呂特談到的彈藥生產問題,讓人們對現代戰爭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即高技術戰爭并不僅僅只有導彈戰和精確打擊,其實大部分時間內和大部分的戰術動作消費的都是常規彈藥,這也是大量陸軍和普通非隱身戰機存在的重要意義。
所以,一個國家需要大量的常規彈藥。常規彈藥的生產能力和儲備量也是一個國家戰爭實力與潛力的重要指標之一,不能小視。
三年多的俄烏戰爭就是最典型的例證。導彈戰和精確打擊只適合于非對稱戰爭,即極強者打擊極弱者,比如之前的美國軍隊打擊阿富汗、伊拉克等國;現在的美軍打擊民間軍事組織胡塞武裝,而不是勢均力敵的戰爭,但絕大多數戰爭屬于后者,所以沒有大量常規彈藥的儲備,后果是不能想象的。
這也是給我們的重大啟示。未來一旦我國周邊發生戰爭,除了對對手大量高價值目標進行聯合火力精確摧毀以外,還需具備用常規火力覆蓋所有時間段與作戰區域的能力,這也是支撐我們能把戰爭打下去的重要底氣,也是戰勝敵人的重大保證。
而不會像俄羅斯一樣,在戰爭的關鍵階段到處去借武器彈藥,在面臨大量制裁的情況下,是很難“借到米下鍋”的,即使借到,“米”的質量也不會高到哪兒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