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道,近日也門胡塞武裝軍方發言人葉海亞·薩雷亞高調宣布,該組織在過去24小時內第三次使用導彈和無人機襲擊了美國海軍“哈里·杜魯門”號航空母艦及其護航艦隊。胡塞武裝還使用多架無人機襲擊了以色列雅法地區的軍事目標。
特朗普(資料圖)
自2025年3月15日美軍對也門發動大規模空襲以來,也門胡塞武裝就展現出了強硬回擊的姿態。據外媒統計,美軍這輪空襲至今已造成也門至少65人死亡。而美國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4月1日表示,3月15日以來,美軍對也門發動了超200次空襲。如此高強度的空襲,并未讓胡塞武裝退縮,反而激起其更猛烈的反抗。
在3月16日至18日,胡塞武裝就連續四次對“杜魯門號”航母發動攻擊。3月30日,胡塞武裝宣稱當月第10次襲擊美軍航母;到了4月2日,更是24小時內三次猛攻“杜魯門”號航母及其隨行艦只。盡管美軍憑借先進的防御系統,目前尚未證實航母因這些襲擊而受損,但胡塞武裝頻繁發動攻擊的行為,已然極大地沖擊了美國海軍在該地區的威懾力。要知道,“哈里·杜魯門”號可是美軍現役先進的核動力航母,其承擔著中東地區重要的戰略威懾任務,如今卻被胡塞武裝持續針對,這讓美國的面子有些掛不住。
特朗普(資料圖)
胡塞武裝的襲擊手段多樣,主要依靠導彈和無人機。其使用的導彈價格從數千到數萬美元不等,無人機也是相對簡易、成本較低的類型。但就是憑借這些看似簡陋的裝備,胡塞武裝給美軍制造了大麻煩。在這場較量中,美軍為了攔截胡塞武裝的導彈和無人機,不得不動用昂貴的防御系統。例如,美軍發射的標準6型反導導彈、標準2型防空導彈單價高達數百萬美元,而胡塞武裝發射一枚導彈,美軍就得耗費大量資金進行攔截,這讓五角大樓在財務上壓力山大。美軍最初依賴昂貴的標準導彈進行攔截,后來為降低成本,嘗試使用F/A - 18戰機攜帶的AIM - 9X響尾蛇近距空空導彈,甚至采用APKWS半主動激光制導火箭彈。即便如此,美軍在防御過程中還出現過誤判,比如去年就曾將一架返航的F/A - 18戰斗機誤認成胡塞武裝無人機并擊落。
從軍事戰略角度看,胡塞武裝采取的是典型的非對稱作戰策略。他們利用紅海沿岸復雜的地形,將導彈發射裝置等隱蔽起來,讓美軍難以精準打擊。同時,通過持續不斷地騷擾式攻擊,分散美軍航母戰斗群的注意力,削弱其在中東地區的常規戰斗效能。胡塞武裝雖然在軍事裝備的先進性和規模上遠不及美軍,但他們憑借對本土環境的熟悉、頑強的戰斗意志以及巧妙的戰術運用,在與美軍的對抗中展現出了相當的韌性。
特朗普(資料圖)
再看美國這邊,在中東地區陷入了兩難的困境。一方面,對胡塞武裝的空襲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胡塞武裝不僅沒有被壓制住,反而反抗愈發激烈;另一方面,若要徹底擊敗胡塞武裝,派遣地面部隊是一個選項,但美軍忌憚重蹈“黑鷹墜落”那樣的覆轍,不敢輕易派遣地面部隊進入也門。而且,美國在中東的行動,還需要考慮其盟友以色列的因素,以及地區內其他勢力如伊朗的反應。美國打擊胡塞武裝,背后也有針對伊朗的意圖,因為伊朗被認為是胡塞武裝的重要支持者。但這種間接敲打伊朗的方式,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反而激化了與伊朗的矛盾。
更讓美國頭疼的是,這場與胡塞武裝的沖突,還對其全球戰略布局產生了影響。美國媒體《1945》網站指出,美國海軍為了應對也門胡塞武裝的威脅,已決定部署“杜魯門”號和“卡爾·文森”號兩個航母戰斗群到紅海地區。而“卡爾·文森”號航母原本是在東亞地區活動,負責巡邏韓國和日本周邊海域,如今被調往中東,這使得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力量出現了空缺。
與此同時,中國海軍的發展正穩步推進,即將擁有三艘在役航母。在印太地區,美國海軍原本就需要應對中國海軍力量增長帶來的挑戰,如今因胡塞武裝在中東的牽制,其在該地區可投入的軍事資源減少,對中國海軍的制衡能力也隨之下降。從這個角度看,也門胡塞武裝的持續抗爭,在一定程度上間接幫中國解了個圍。美國原本設想在多個地區同時維持強大軍事存在,以鞏固其全球霸權地位,如今卻被小小的胡塞武裝打亂了節奏,陷入了戰略上的被動局面。這場沖突后續如何發展,美國又將如何應對,無疑將繼續牽動著國際社會的神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