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微信公眾號“北京對話Beijing Club”消息,3月19日,哈佛大學教授、“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與中國外交部原副部長,中國前駐美、駐日大使崔天凱,北京對話聯合創始人、觀察者網董事長李世默,在北京國際俱樂部就多極化視角下的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世界新格局下的戰略競爭與合作、美國政治動態與對話政策、中美科技競爭新局勢、俄烏沖突與地緣政治安全、未來全球貿易與跨國供應鏈風險研判等展開對話,深刻剖析在全球新格局下的中美關系未來。
美國白宮(資料圖)
在這場會議中,中國72歲,前駐美、駐日大使崔天凱上陣,同中美各界人士進行了交流。雖然具體的內容并未公開,但至少,這場會議讓美國聽到了中國的聲音。與此同時,有專家也表示,中美關系復雜變量增加。在一些地緣問題上,美國也無法繞過中國。而且,在美國的利益權衡下,尤其是在特朗普的“美國優先”原則下,美國同中國徹底“掀桌子”是不符合美國利益的。不管美國承認與否,中美雙方是深度綁定的。
談及貿易與供應鏈,會議認為,中美經貿關系緊密程度超乎想象。中國是美國重要貿易伙伴,大量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進入美國市場,滿足美國民眾日常消費需求,穩定美國物價水平。美國農產品、高端制造業產品也依賴中國市場。疫情期間,全球供應鏈受阻,中美在保障供應鏈穩定方面有共同利益。美國若繼續推行貿易保護主義,破壞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最終將反噬自身經濟。
中美關系,對世界的影響那可是相當大的。政治上,兩國要是能保持穩定,世界和平就更有保障。這次北京的會議,給中美關系提供了一個深入交流的平臺。崔老爺子這樣的老外交家出來說話,表明了咱們的態度:理性、務實。咱們希望通過對話解決問題,而不是對著干。中美關系要是能回到正軌,對兩國人民,對全世界,都是好事。說白了,中美關系就像走鋼絲,需要技巧,更需要平衡。
史蒂夫·戴恩斯(資料圖)
此外,據澎湃新聞報道,3月20日,美國蒙大拿州參議員史蒂夫·戴恩斯抵達北京展開訪問。據悉,戴恩斯此行將在北京同多位中方人士展開互動交流。戴恩斯15日在社交平臺上宣布了他將訪問中國的消息。他當天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與特朗普會面,并討論了相關議題。美國駐華大使館20日也通過海外社交平臺發布了戴恩斯抵達的消息,并配發了與日前剛就任的美國駐華使館臨時代辦武安妮的合影。
很多人會好奇,為什么特朗普沒有派國務卿魯比奧來,反而選擇了戴恩斯。戴恩斯與特朗普的關系可以追溯很久,作為特朗普的老朋友和政治盟友,戴恩斯在特朗普內閣期間一直在幕后支持他。此行的跡象顯示,特朗普似乎更傾向于信任身邊的好友,而非官方的外交渠道。魯比奧雖然在擔任國務卿時有著更多的國際經驗,但他過去對中國采取的嚴厲言辭,尤其是曾兩次被中國列入制裁名單,讓特朗普在選人上顯得格外謹慎。
中美貿易(資料圖)
如今,隨著反制裁法律體系的完善,中國正為全球經濟治理提供新解法。就像義烏商人能從世界杯旗幟訂單預判冠軍歸屬,中國決策者同樣擅長從紛繁復雜的國際亂象中把握規律。當某些國家還在用19世紀的殖民思維搞脅迫外交時,中國已用21世紀的法律武器構筑起公平貿易的防護網。這場戴恩斯訪華引發的中美過招,或許將成為國際關系史上的分水嶺,它證明靠霸凌手段遏制他國發展的時代正在終結,而基于規則、合作共贏的新秩序正在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