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齊說,就美國總統特朗普本月早些時候致信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伊朗方面已正式回信,重申伊方不會在脅迫下與美國直接談判,但愿意進行間接談判。一些國際軍事媒體報道,美軍近來秘密調遣多架B-2A型隱形戰略轟炸機前往印度洋基地。伊朗方面不甘示弱,展示導彈設施。“伊方立場不變,我們不會在美方‘極限施壓’與軍事威脅下與之直接談判,但以前有過的間接談判可以繼續進行。”阿拉格齊沒有披露其他有關回信的詳情。
特朗普(資料圖)
事情要從本月初說起,特朗普向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致信,要求伊朗就核計劃與美國談判,并設定了兩個月的期限,否則將面臨嚴重后果。這一信件的發出,是特朗普上臺后對伊朗“極限施壓”政策的延續。在特朗普看來,通過強硬的外交與軍事威懾,伊朗會屈服于美國的要求,重新就核問題進行談判,并在協議中滿足美國的訴求。
然而,哈梅內伊并沒有如特朗普所期望的那樣回應。伊朗最高領袖明確表示,伊朗不會在威脅和脅迫下與美國談判,美國這種靠威脅打交道的方式,對伊朗起不到任何作用。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3月30日證實,伊朗已通過阿曼向美方遞交回信,拒絕與美國進行直接談判。不過,他也強調間接對話仍可繼續進行,前提是美國證明其可信度。伊朗外長阿拉格齊此前也指出,伊朗不會在“極限施壓”和軍事威脅下進行直接談判,但過去有過的間接談判可以繼續。
特朗普(資料圖)
伊朗的拒絕讓特朗普深感不悅,進而發出了“談不攏就轟炸”這樣的強硬威脅。為了給威脅增添實質性的威懾力,美軍也展開了一系列軍事調動。五角大樓下令將多架B-2A隱身戰略轟炸機調往位于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亞空軍基地,該基地距離伊朗本土大約3800公里,處在B-2A作戰半徑之內,是美軍在中東發起空襲行動的關鍵樞紐。同時,美方還將原本部署在亞太地區的“卡爾·文森”號航母調往中東地區,與“杜魯門”號組成雙航母戰斗群。要知道,美國一直將中國視為最大的“競爭對手”,在當前局勢下抽調原本用于對華軍事施壓的航母前往中東,足見其對伊朗問題的重視程度以及動真格的決心。
面對美國的軍事威懾,伊朗也不甘示弱。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展示了部署于波斯灣三座島嶼的新導彈設施,這些導彈系統部署地靠近海上航運要道霍爾木茲海峽,且能完全摧毀600公里以內任何目標。此外,伊朗還與中俄舉行了聯合演習,展示自身的軍事力量和外交支持。
從伊朗的角度來看,拒絕直接談判有著多方面的考量。在國內,強硬派堅決反對與美國談判,若哈梅內伊同意直接談判,其領導地位可能受到沖擊。而且,美國在伊核問題上的前科讓伊朗難以信任。2018年,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時單方面退出2015年達成的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恢復并加碼對伊朗制裁,這一行為嚴重損害了伊朗的利益,也讓伊朗認識到美國在協議問題上的不可靠。
特朗普(資料圖)
如今美伊雙方劍拔弩張,局勢愈發緊張。美國方面,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極限施壓,迫使伊朗在核問題上讓步;伊朗則堅決抵制美國的脅迫,維護自身主權與國家利益。對于國際社會而言,美伊沖突的升級將對中東地區乃至全球的安全與穩定產生重大影響。一方面,中東地區的石油供應可能受到沖擊,國際油價面臨大幅波動的風險;另一方面,沖突的擴大化可能導致更多無辜民眾陷入戰火,引發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緊急呼吁雙方保持克制,強調“對話才是唯一出路”。
目前來看,美伊之間的矛盾短期內難以化解。美國若想避免軍事沖突,需要調整對伊策略,展現出更多的誠意與靈活性;伊朗則在維護自身核心利益的基礎上,可考慮通過間接談判等方式,尋求與美國關系的緩和。但無論如何,這場美伊之間的博弈,仍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牽動著世界的目光,其走向充滿了不確定性,而沖突一旦爆發,后果將不堪設想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