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蘇州有一個案子,說是奚某為了保障家里的財產安全,她在自家防盜門上方安裝了攝像頭,沒想到卻被對門鄰居一紙訴狀告上法庭。鄰居稱攝像頭不僅拍到自家門口,連開門的時候鄰居家什么戶型都能清晰可見。這不正趕上即將施行的《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系統管理條例》,今天我們來嘮嘮是個事關公民隱私保護的重要轉折。
有網友說,現在大家都普遍在家門口安裝攝像頭,那么"禁區" 在哪里?
比如開頭的這個案例,法官就認為攝像頭雖然裝在家門口,但拍攝范圍已經延伸到公共走道,而走道對面正是鄰居的私人領域。 這將很容易造成個人信息泄露,最后法院判奚某拆除其安裝入戶門上方的監控設備攝像頭,并刪除該攝像頭所存儲的涉及王某及其家人的全部信息。
根據即將生效的新規,有三類區域將被嚴格禁止安裝圖像采集設備,第一個就是私密空間的 "絕對禁區",比如,飯店包間、賓館客房、學生宿舍內部等具有私人屬性的場所,任何形式的監控設備都將被視作 "侵犯隱私"。第二個是公共區域的 "敏感視角",雖然公共場所允許安裝安防設備,但如果攝像頭對準了他人住宅門口、窗戶等私密部位,同樣可能構成侵權;第三個是特殊場所的 "全面禁止"醫院病房、公共浴室、更衣室等涉及個人身體隱私的區域,新規明確禁止任何形式的監控設備。之前優衣庫更衣室安裝攝像頭偷拍的鄧某就被行政拘留10天。
那么,自家門口裝攝像頭,怎樣才算合法?
根據《民法典》第 1032 條,隱私權包括私人生活安寧、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等。即使安裝在自家門口,也要注意 "三不原則",一不越界,攝像頭拍攝范圍不能覆蓋鄰居的門窗、陽臺等私人領域。上海法院曾判決,若攝像頭能清晰拍到鄰居進出房門的畫面,即構成侵權。二不存儲,即使拍攝到公共區域畫面,也不能擅自存儲他人面部特征等生物識別信息。三不傳播,即使出于安防目的,未經允許將監控畫面上傳網絡或提供給第三方,同樣可能觸犯法律。杭州某業主將鄰居爭吵畫面發到業主群,結果反被索賠名譽損失。
最后,如果違規安裝,法律后果有多嚴重?要是有人私自安裝攝像頭之類的圖像采集設備,或者未經允許就把拍到的視頻發出去、公開傳播,那肯定得沒收設備,刪掉視頻,還要罰款。要是有人偷偷摸摸偷窺、偷拍別人隱私,或者偷聽別人說話,公安部門會直接給治安處罰。要是涉及到竊取國家秘密、軍事秘密,那更嚴重,要是這些行為構成犯罪,那就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還有那些經營場所的負責人,要是沒好好管理檢查設備,結果出了大事,一樣得罰款。情節嚴重的,可能會被要求暫停營業、停業整頓,甚至直接吊銷營業執照。
你覺得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討論?
我是周兆成,做一名專業且有溫度的律師,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