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石英號事件又名中英長江炮戰,發生于1949年4月渡江戰役前夕,英國海軍遠東艦隊“紫石英”號護衛艦不顧我軍警告,從上海駛入長江,遇到我軍阻攔后更試圖強行沖卡,由此引發了軍事沖突,最終以我方的勝利而告終。
根據戰后統計,在這場軍事沖突中,英軍傷亡139人,三野則傷亡了252人,是英軍的兩倍。那么三野的傷亡明明比英軍多,紫石英號事件還會被視為一場勝利呢?
自1949年2月起,二野、三野及四野12兵團等部隊共計120萬人先后奉命南下,向長江北岸集中,為渡江戰役做準備。4月初,所有部隊已經全部就位,與國民黨軍隊隔江對峙。由于此時兩黨正在北平進行談判,如果談判成功,解放軍則可和平渡江,避免兩岸居民陷入戰亂,因此中央軍委將渡江時間定在了談判結束的當天,也就是4月20日。同時發出了公告,要求所有在長江的外國軍艦在4月20日之前全部撤離。
英國在1924年就租用了位于南京市虎踞北路185號的一座洋樓作為中華民國公使館,1935年升為大使館。為了在局勢混亂時幫助使館工作人員和英國僑民撤離,英國皇家海軍的伴侶號驅逐艦奉命停泊在南京灣。20日,英國明知這是軍艦撤離的最后期限卻還是派出了遠東艦隊的紫石英號護衛艦前往南京換防伴侶號。
20日拂曉,駐守在江蘇泰興以南七圩港江面的三野第10兵團特種兵縱隊炮兵第6團1營3連發現了向上游行駛的紫石英號,這里也是三野第8兵團的渡江江段。發現紫石英號后,3團立即喊話要求紫石英號馬上駛離。但紫石英號的指揮官出于老牌列強的傲慢心理,加之南岸還有國民黨重兵防守,便篤定三野不敢開炮,不顧警告繼續向上游行駛。于是三團開炮警告,即便如此紫石英號仍不返航。
無奈之下,三團負責封鎖江面的兩個炮兵連根據上級命令六炮齊發,向紫石英號開火,紫石英號隨即開炮還擊。數分鐘后,我軍炮彈直接命中了紫石英號的艦橋,不但擊毀了前主炮,還打穿了艦體,就連船舵被卡失靈,包括正副艦長在內20人重傷,另有17人陣亡。紫石英號失去了戰斗能力,緊急向南駛入一處淺灘擱淺,并掛上了白旗表示投降。
紫石英號擱淺后,立即向伴侶號驅逐艦發出了求救信號,伴侶號得知后緊急出發增援。13時30分,伴侶號到達三江營江面,打算將紫石英號拖走。然而剛進入封鎖江域,就遭到了解放軍的炮擊。解放軍的兩門野炮雖然被摧毀,但還是有多發炮彈命中伴侶號,其中一發直接擊中了艦橋,摧毀了艦橋上的兩門前主炮,重傷了艦長。
伴侶號為脫離解放軍的炮擊范圍倉皇向下游逃竄,卻又進入了炮兵1團的火力范圍,遭到了猛烈炮擊,只得繼續急速向下游駛去。伴侶號負傷逃跑后,英國海軍立即派出了駐香港的倫敦號重巡洋艦和駐上海的黑天鵝號護衛艦北上馳援。當晚倫敦號和黑天鵝號在與伴侶號匯合后又在英國海軍遠東艦隊副司令亞歷山大·梅登中將的帶領下強行闖入了解放軍控制區營救紫石英號。
這時渡江戰役已經打響,雙方軍事沖突又還未解決,英國海軍選擇在如此敏感的時刻進行行動,無疑是對解放軍的挑釁。4月21日早上8時,倫敦號和黑天鵝號到達七圩港江面,并在這里拋錨停泊。這里又恰是三野第10兵團的渡江江段,且緊鄰23軍隊的渡江航道。
在此關鍵時刻,英軍軍艦的出現無疑加重了緊張氣氛,但英國軍艦用廣播表明無意與我軍開戰。10兵團司令葉飛與23軍軍長陶勇也不敢擅自決定,只得一邊發射三發黃色信號彈作為最后通牒,警告其立即離開,一邊向上級請示。由于是涉外問題,為避免誤判,三野代司令粟裕得知后又向渡江總前委和毛主席發電請示。
當時在此負責封鎖江面的是炮兵6團的兩個連,他們在江邊部署了八門榴彈炮。鑒于前車之鑒,倫敦號和黑天鵝號在收到我軍的最后警示外,開始起錨,準備離開。此時的團、師、軍、兵團、總前委等各級領導還在反復通話溝通,并未下達作戰命令。但不知為何,6團1營3連的2炮長梁學成看著即將駛離的英國軍艦竟然下令開火。
我軍開火后,倫敦號和黑天鵝號也立即開炮還擊。同時,兩艦還未放棄救援紫石英號,疾速其所在方位駛去。怎料,兩艦剛脫離6團陣地就進入了1團的火力范圍。倫敦號在剛剛的炮戰中被多次命中,艦橋受損,艦長負傷,已無力前往救援,只得放棄救援掉頭返航。下午14時,兩艦經過6團炮擊范圍,雙方再次展開激烈的炮戰。
此戰也是紫石英號事件中炮戰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一次。倫敦號12人在此戰中陣亡,15人受傷;黑天鵝號也有7人受傷。倫敦號與黑天鵝號沖出我軍火力范圍與在外圍等候的伴侶號會和后,狼狽返回了上海。
此事件傳回英國后,舉國震驚。時任英國首相的艾德禮聲稱英國軍艦在長江中行駛在國民政府賦予的合法權利。前首相丘吉爾更是揚言要派航空母艦進行武力報復。但此戰也讓英國看到了解放軍堅決抵御外來侵犯的決心。英國在武力營救紫石英號失敗后,致力于使用外交手段解決。
在倫敦號和黑天鵝號剛出現時,中央軍委指示只要不妨礙我軍過江就不要攻擊,甚至可以在適當情況下給英艦營救的便利。但在倫敦號炮戰后中央軍委的態度就發生了變化,毛澤東更是以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言人李濤將軍名義發表聲明,要求英國政府道歉和賠償損失。為了表示談判的誠意,中央軍委做出了不俘虜紫石英號,不解除該艦武裝的指示。
4月26日,雙方開始進行接觸,接任紫石英號艦長的克仁斯少校做出了不再移動位置的承諾,我方則答應其可以與當地居民交換食物。5月24日,雙方正式開始談判,由于英方堅決不承認錯誤,多次談判都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6月20日,我方為了早日結束談判,不影響南下作戰的步伐做出了讓步,要求雙方只需承認錯誤,責任由雙方共同承擔。但英方還是堅決不認錯,談判在7月11日陷入僵局。7月下旬,我軍發現了長江口有英艦活動,于是態度變得異常強硬,廢除了紫石英號如逃走不攔截的命令。英方無可奈何只得繼續談判,為表誠意還將紫石英號艦長克仁斯少校任命為談判代表。
克仁斯在接替艦長后,并未將全部希望寄托于談判,他積極修復船只,并在7月中旬向我方申請補充了燃油,為逃跑做準備。7月30日,臺風登陸造成長江水位上漲,克仁斯立即決定趁此逃脫。晚上21時,看到向上海行駛的江陵解放號客輪后,克仁斯立即命令全船進行燈火管制,起錨航行,利用江陵解放號掩護離開。
解放軍很快就發現了逃離的紫石英號,立即開炮射擊。但狡猾的紫石英號立即加速躲到了江陵解放號的左舷位置,與其并排行駛,江陵解放號因此不幸被擊中下沉,紫石英號則趁機逃出了我軍的火力范圍。晚上22時,紫石英號到達江陰要塞,為了不驚動我軍,克仁斯命令關閉了輪機。我軍由于缺乏照明設備,并未及時發現紫石英號,紫石英號安全沖過了江陰要塞。
24時,駐守在長江南岸上海的第三野戰軍特種兵縱隊炮兵接到了紫石英號逃脫的通知,命令他們嚴陣以待,但直到天明都未發現紫石英號的蹤跡。原來長江的入海口在崇明島分為南北兩處,紫石英號早在7月31號凌晨就從崇明島北側駛出,并與前來接應的英國皇家海軍和諧號驅逐艦會和。
紫石英號逃脫后,談判也因此告終。但紫石英號事件終結了英國等西方列強國家的“炮艦外交”,改變了國際上對中國軍隊逢洋必敗的刻板印象,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維護了國家尊嚴,被視為洗刷百年屈辱的標志,同時為新中國成立后中英兩國的平等外交關系奠定了基礎。因此即便三野在這次事件中的傷亡是英軍的兩倍,但還是一場偉大的勝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