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戰的緊要關頭,美國心態“崩”了
特朗普上臺不足百日,美國針對華裔科學家的“獵巫”行動,就又悄悄地死灰復燃了。
這一次,首當其沖倒霉的,是在印第安納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的教授王曉峰。
這件事為什么鬧得這么大呢?有三個原因。
第一,王曉峰在信息科學領域的學術地位非常高。在計算機安全這個細分領域,他直接就是全球排名第一的學者。他身上有很多光環,比如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成員、美國科學促進會成員、國際計算機協會安全專業委員會前主席,等等等等,頭銜隨便拿出一個,都能砸死一片人。但即使是這樣一個知名學者,也逃不脫FBI和國土安全部的魔爪。
第二,這次特朗普政府鬧出來的動靜太大了。根據目前的報道來看,王曉峰遭遇的,完全就是“抄家”式的調查。不光是他,他的妻子也被一并調查。而國土安全部的人直接在王曉峰的住宅里“搜索”了一整天。
第三,王曉峰本身不是中國學者,他是實打實的美籍華裔。美國國土安全部跑去對他搞抄家式的調查,本身就是在對外釋放一個信號——別管你國籍是不是美國人,只要你長了一張華人的面孔,在他們眼中,你就是要被緊盯的危險分子。
當然,有人也要問,說特朗普這次搞出這么大的動靜,總不可能是在瞎胡鬧吧?萬一真的是王曉峰有問題呢?
這個問題,其實也很好回答。特朗普第一任期內,也針對華裔科學家搞過類似的獵巫行動,叫“中國行動計劃”。簡單來說,就是特朗普政府會給FBI和國土安全部這些部門定指標,要求他們每年必須在學術界抓出來幾個“中國間諜”。
這項計劃啟動的時候,第一個被盯上的“倒霉蛋”,是堪薩斯大學任教的工程學學者陶豐。被FBI“抄家”之后,陶豐一度面臨10項重罪指控。
結果呢?結果一項指控都沒有成立。但是經過這么一番折騰,陶豐的研究事業徹底完了,還為了打官司欠了一屁股債。現在他正在起訴堪薩斯大學,要求大學為配合FBI的“獵巫”行動給自己一個說法。
有陶豐這么個現成例子在前,再遇見類似的事,不去懷疑FBI,反而硬說王曉峰“有問題”,多少有點強詞奪理了。
不客氣地說,特朗普這次出手,還鬧得這么大,目的就是要制造“寒蟬效應”,對美國的華裔學者“極限施壓”,或者說,要把華裔學者在美國學界整體邊緣化。
如今的美國,在中美科技戰中屢屢折戟沉沙,已經失掉了正面和中國人較量的“自信力”,所以,他們開始刀口向內,把目標放到了國內的華裔身上——對付不了中國人,我還對付不了你們嗎?
特朗普針對中國人的科技戰,以及針對華裔的“獵巫”行動,總體上來看,都反映了如今的美國保守派在看待“白人以外的世界”時一種扭曲又陰暗的心理。在中美科技戰的緊要關頭,美國心態“崩”成這樣,無疑也是給中國送了一份大禮。
美國盡可以放手“獵巫”,而中國,會敞開懷抱歡迎一切有志于投身科研的、有實力的人才。這就叫“西方不亮東方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