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網約車司機因拒載5名酒后乘客,竟遭到打罵和威脅。
2025年4月4日,一段視頻在網絡上熱傳,顯示合肥一名網約車司機盛先生在3月31日晚遭遇的暴力事件。視頻中,5名酒后乘客中的一名男子上車后擊打司機,雙方發生口角并僵持數分鐘。車外女子多次辱罵威脅司機,并聲稱不會放過他。盛先生因擔心乘客酒后在車上鬧事影響行車安全,決定取消訂單,卻因此遭到乘客的暴力對待。雙方僵持期間,盛先生報了警。
事后,盛先生身體不適前往醫院就醫,并到派出所做了筆錄。4月1日,此案已受案并立案。4月4日凌晨,涉事乘客所在餐飲公司發布情況說明,確認乘客身份,并稱此事因司機拒載引起。但盛先生并不認為自己屬于拒載,網約車平臺也判定其取消訂單無責。目前,警方正在處理此事。
多數網友認為司機拒載是基于安全考量,醉酒乘客的行為已涉嫌違法。“司機保護自己和乘客安全有什么錯?醉酒鬧事還打人,必須嚴懲!”
“餐飲公司一開始甩鍋司機拒載,結果平臺都判定無責,這波操作太打臉了!” 有網友質疑涉事公司急于撇清責任,卻忽視員工酒后失德的問題。
“網約車司機真是高危職業,遇到醉酒的、超載的、無理投訴的……平臺和警方都得給力點啊!” 這起事件讓許多司機感同身受,呼吁完善行業保護機制。
這起事件看似是偶發沖突,實則是社會規則的縮影。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以和為貴”,但“和”的前提是相互尊重與守序。醉酒乘客的暴力行為,不僅違背了“克己復禮”的道德準則,更觸碰了法律紅線。司機盛先生的克制與依法維權,恰恰體現了“以正治國”的現代法治精神。
網約車作為城市文明的流動窗口,司乘關系本質是陌生人社會的信任契約。若一方恃強凌弱、踐踏規則,契約便成了空談。古語云:“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出行安全本是社會運轉的基石。此事警醒我們:無論是酒后失態還是服務爭議,解決之道不在拳頭與謾罵,而在理性溝通與法律框架下的公正裁量。
聲明:文中部分內容或素材來源于網絡,如涉侵權或有誤,請聯系刪除,多謝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