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
青山埋忠骨,清明寄哀思。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抗聯英烈楊靖宇誕辰120周年、殉國85周年。走近抗戰歷史,一把口琴、一盤石磨、一棵消息樹……時代的塵埃在靜默中銘刻著“抗敵最早、堅持最久、條件最惡”的東北抗聯歷史、訴說著“抗聯從此過,子孫不斷頭”的革命精神、矗立著白山黑水間不朽的革命豐碑。清明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吉林總站推出特別策劃《清明寄哀思 英魂共緬懷》,今天播出《雪原長存愛國志 林海暗傳星火聲》。
消息樹又叫標語桿
傳遞消息的重要載體
有這樣兩件文物被稱為“消息樹”或“標語桿”,陳列在通化市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中,“消息樹”或“標語桿”是抗聯時期標志性文物。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時期,抗聯各部隊間為了傳遞消息不被敵人發現,抗聯戰士利用大樹的隱蔽性,將樹皮扒下來,然后把消息刻在樹干上或貼上聯絡標語。
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中心宣教部部長于洋介紹:“抗聯將士將聯絡用語或者宣傳標語刻在或貼在樹上,來達到傳遞消息的目的。大樹還有另外一個作用,就是戰士們練習寫字的載體。在當時抗聯部隊當中,很多戰士沒有上過學,沒有上過私塾。上學識字的戰士會在樹干上刻下字,其他戰士就會一遍一遍地臨摹,久而久之,這些字和樹干融為了一體。他們還會在冬天,在雪地上練字寫字”。
楊靖宇將軍平時非常重視部隊思想文化建設,因此他經常組織戰士們學習政治、文化。楊靖宇甚至建立了識字班,經常教大家學習認字、寫字。由于當時條件受限,沒有辦法給戰士們提供紙和筆,所以他們就利用樹干、墻體、雪地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來練習寫字。
消息樹不僅成為抗日烽火歲月下的產物,更是為抗聯部隊取得聯系和傳遞重要信息發揮了巨大作用,同時作為載體也見證了14年抗戰不可磨滅的光輝歷史。
“消息樹”字跡雖模糊不清
抗聯精神卻綻放時代新光芒
楊靖宇面對村民勸降時,發出充滿靈魂和血性的吶喊:“老鄉,如果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
趙一曼在臨刑前寫下遺書:“寧兒,母親不用千言萬語教育你,就用實行告訴你:不要忘記母親是為國犧牲的!”
抗聯將士在樹干留下的標語同樣令人震撼:“抗聯從此過,子孫不斷頭。”
“消息樹”還有另外一種使用方法,就是抗聯將士發現敵人來犯時,第一時間把樹放倒,提醒附近軍民注意準備戰斗和及時躲避。
盡管目前消息樹上的字已經模糊不清,如今的我們更是迎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那棵刻著“抗聯從此過,子孫不斷頭”的樹逐漸長高、長大,那背后蘊含的東北抗聯精神,必將永遠成為共產黨人汲取奮進力量的不竭源泉。
主審 | 王遠洋 審核 | 李蘊涵 編輯 | 楊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