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打到現在東大才發現,這么多年假想敵竟然是我們自己?俄烏沖突打到現在,確實讓國內不少人徹底破防,但是最破防的人,絕對不是烏粉與俄粉,而是我們自己的炮兵專家。本世紀初,這幫大佬信誓旦旦宣稱,未來二十年隨著衛星技術以及炮兵雷達電子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氮化鎵為主要原料的半導體元器件,生產成本將會呈現出白菜化的態勢。由此造成的結果,必然是高性能相控陣雷達制造成本同步斷崖式下跌。屆時炮兵雷達將會廣泛裝備一線部隊,就算是營連一級的作戰單位,也將成建制擁有反炮兵武器。如果當年我們繼續走牽引式重炮的發展路線,必然會在現代陸戰中,遭遇敵方的降維打擊。
就是在這套理念的基礎上,我們的炮兵專家十分貼心給出了應對方案,改固定式重炮為自行火炮,部隊日常的訓練也開始執行打完就跑的戰術,依靠自行火炮行動靈活的優勢,可以在幾十秒的時間內,對敵方單位實施火力覆蓋,而后安全撤離。
經過二十年的裝備更換、人員戰術研發,解放軍合成炮兵部隊早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全新的作戰理念,結果一場俄烏沖突讓這些高瞻遠矚的炮兵專家,也是徹底傻眼。我們親眼看到,俄烏沖突雙方在前線戰場,先是各自挖好戰壕,同時給大炮找準固定工事,接下來就開始你來我往的互相對轟,說好的密集反炮兵雷達,根本就沒有看到。
如果說俄羅斯沒有能夠裝備類似反炮兵武器,我們還可以理解,畢竟從蘇式裝備到俄式裝備,電子信息化技術從來不是他們研究的重點,按理說美國為核心的北約集團,早就應該大量部署類似裝備,結果同樣沒有看到。
如此一來就顯得我們十分尷尬,多年來提前備好的絕世武功,如今卻沒有用武之處,只能在朱日和基地自娛自樂。或許也只有將來的三體人出現,才能夠讓PLA放開手腳來一場巔峰之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