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頓巴斯平原上最后一縷硝煙散去,這場持續三年的戰爭終于落下帷幕,最終俄羅斯和美國達成共識,由俄羅斯實際控制頓涅茨克等四州,而美國則被迫簽署“能源停火”協議。
特朗普政府公開承諾烏克蘭將不會全面收復領土,這場俄烏沖突的持久拉鋸戰似乎已成定局,拋開烏克蘭失去話語權的情況不說,單從俄羅斯來看,已經是一場保留最大利益的勝利局面了。
對美帝不可妥協退讓
俄羅斯能夠堅持到最后保留最大的利益,一方面證實了普京 “以強硬謀生存” 戰略的成功,另一方面則足以見得普京在面對復雜的地緣政治局勢時的遠見和格局,從始至終,俄羅斯始終堅定地采用強硬手段,沒有退縮過。
這樣的結局似乎在給中國傳遞了一個十分明確的信號——在大國之間相互博弈的宏大棋局之中,若是選擇妥協退讓,那就如同逆水行舟,只會加快走向衰落滅亡的速度,只有始終堅持斗爭,毫不退縮,才能夠在大國競爭的舞臺上贏得屬于自己的未來。
相比較于俄羅斯,中國雖然沒有卷入白熱化的國際沖突,但始終徘徊在沖突的邊緣,無論是美國通過臺海的壓制,還是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制裁掣肘,目的都是想削弱中國的勢力。
然而在國際事務中,越是碰到這樣的情況,就越需要秉持大國不能退讓妥協的理念,或許,我們能從俄烏沖突中得到一點經驗教訓。
俄烏沖突真正的轉折點出現在2024年,但是俄軍在哈爾科夫戰役中首次大規模使用朝鮮提供的122毫米火箭彈實施飽和攻擊,平均每分鐘發射出的2000發炮彈幾乎重創了烏軍苦心經營的防線。
這樣打擊模式無疑震驚了西方國家,更是打破了北約“海馬斯”火箭炮的神話,俄羅斯顯然已經構建出“去美元化”的軍工體系,相比之下,西方技術絕對優勢的壁壘正被逐步瓦解。
這也是普京的謀略遠見,自從1991年蘇聯解體后,俄羅斯不僅多次申請加入北約被拒,甚至在克里米亞危機后受到5000項制裁。
原本俄羅斯還寄希望于合作共贏,但他們用三十年時間逐漸領悟到,天下熙熙皆為利往,美國所謂的“安全承諾”實際上就是緩兵之計。
在俄羅斯覺醒的情況下,世界格局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歐盟開始逐步出現能源危機,美國的經濟形勢也在動蕩之中,不可靠的“紙老虎” 特朗普政府,此時不得不對烏克蘭的援助政策做出改變。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計劃在對烏克蘭的軍援預算從430億美元削減至89億美元,并且要求烏克蘭以頓巴斯的稀土礦產來抵債,這種資源換安全的交易,充分彰顯了美國戰略中的商人特性。
早在克里米亞危機期間,美國就曾經默許俄羅斯繼續進行石油和天然氣的售賣與輸送,俄烏沖突爆發之后,美國聯合華爾街吸納俄羅斯主權基金投資,初始的年度規模就達到300億美元,從這些事件當中,可以清晰地看出美國對金錢的渴望。
美國在對外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往往以自身的經濟利益為重要導向,無論是對烏克蘭軍援預算的調整,還是在其他國際事件中的表現,都體現出美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逐利性。
這種逐利性與傳統意義上的地緣政治戰略相互交織,構成了美國復雜的對外戰略格局,也反映出美國在國際事務中權衡政治、軍事與經濟利益的獨特方式。
正如美國在臺海頻繁挑釁卻始終不敢越過紅線,就是因為沒把握,再加上商人屬性,這就注定了一旦烏克蘭失去任何利用價值,立刻會被馬上拋棄,與此同時,單一技術優勢已無法左右戰爭局勢,烏克蘭就是臺灣的前車之鑒。
所以,對俄羅斯來說,不依靠歐盟、以自身實力為最重要導向,不妥協于任何勢力,說不定就出現了轉機,自救于水火之中。
大國博弈智慧
而中國也正是這么做的,華為聯合中芯國際在哈爾濱建立非美技術的芯片產線,長江存儲通過NAND閃存技術實現換道超車,這些突破都在印證我國的前瞻性,倘若有一天美國切斷我國的設備供應,中國依然有很多替代方案。
同樣地在地緣博弈上,中國展現出比俄羅斯更精妙的平衡智慧,始終堅持不選邊策略,既避免了卷入沖突,又維護了發展中國家的共同訴求,這種立場贏得烏克蘭的尊重,就連澤連斯基都多次表示愿與中方對話,而中國通過“和平方案”推動政治解決的努力,雖遭美國阻撓,卻成功塑造了負責任大國形象。
美國將三分之二的海軍力量部署亞太準備對付中國的時候,沒想到中國與東盟貿易額已經達到了6.4萬億美元,與此同時,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輸氣量占中國進口總量28%,這種能源布局既對沖了馬六甲海峽風險,又避免了陷入軍事結盟的陷阱。
歷史總能給出答案,這種“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戰略從容更是體現在方方面面,從1950年志愿軍逼退美軍,到今日中國以全產業鏈優勢打破科技封鎖,不變的是以斗爭求和平的哲學。
普京在克里姆林宮簽署下停戰協議,就已經宣告了這是一個多極化的時代,唯有增強自己的實力鑄,才能在百年變局中保持不變,完成復興。
對于小國而言,在面臨生死存亡之際或許還存在投降這一選擇,然而大國卻絕無投降的可能,因為投降、妥協所帶來的結果,必定是陷入無盡的深淵。
正如俄羅斯在國際事務中,始終堅守自身的立場,積極斗爭,這才保住了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維護了自身的和平穩定,反觀烏克蘭,甚至連上談判桌的機會都沒有。
大國必須明白,退讓和妥協絕不是維護和平的正確途徑,只有積極斗爭,才能保障自身的和平與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