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的硝煙再次彌漫。2025年4月,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國商品加征關稅,其中對中國商品的總關稅高達54%。面對這一“對等關稅”政策,中國迅速反擊,宣布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并暫停部分美國企業產品輸華資質 。特朗普隨即在社交媒體上嘲諷:“中國玩錯了,他們驚慌失措,這是他們承受不起的!”
這場博弈,究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還是一場沒有贏家的經濟消耗戰?
情緒冶煉:當“關稅大刀”砍向普通人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被美國媒體稱為“本屆政府影響范圍最廣、沖擊力度最大的關稅行動”。然而,揮舞“對等關稅”大棒的代價,最終由普通消費者承擔。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尖銳指出,從汽車、家電到汽油、雜貨,所有商品價格都將上漲 。穆迪分析公司警告,若關稅持續3到5個月,可能將美國經濟“推入衰退” 。而中國對美加征關稅的反制措施,同樣會傳導至產業鏈上下游——全球化的今天,沒有誰能獨善其身。
“驚慌失措”的背后:誰在承受貿易戰的真實代價? 特朗普的“驚慌失措”論調,或許掩蓋了更復雜的現實。中國此次反制措施精準打擊美國農業和高科技行業,如暫停高粱、禽肉產品輸華資質,并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這些領域恰是特朗普的“票倉要害”。而美國農民和科技企業已嘗過貿易戰的苦果:2023年中美關稅戰中,美國農業州因大豆滯銷導致中期選舉倒戈 ;如今歷史重演,美國全國零售商聯合會直言,新關稅將“極大破壞供應鏈” 。
數字時代的認知戰爭:情緒泡沫下的理性缺失 這場貿易戰不僅是經濟博弈,更是一場“數字時代的認知戰爭”。特朗普的社交媒體發言充滿情緒煽動,而中國官媒則強調“反制措施有理有利有節” 。雙方都在用“語言暴力”爭奪輿論陣地——正如學者批判的,互聯網內容已從信息傳遞演變為“情緒投喂”,每個爆款標題都是精心計算的“多巴胺注射器” 。當民眾被憤怒或狂歡的情緒裹挾,誰還記得貿易戰的本質是“利大利小、利遠利近”的理性權衡?
全球市場的顫抖:黃金、日元與“避險港”的狂歡 貿易戰的沖擊波迅速席卷全球市場。4月3日,日經指數暴跌4%,越南股市單日跌幅創2001年以來新高。避險資產成為贏家:黃金價格沖破3160美元/盎司,日元兌美元暴漲300點 。諷刺的是,當各國資本瘋狂涌入“安全港”時,特朗普宣稱的“讓美國重新富有”正演變成一場資本逃亡——高盛預測,美國經濟衰退概率已升至35% 。
結語:在語言廢墟上尋找理性的微光 哲學家曾警告,當情緒泡沫替代事實,人類將陷入“存在的遺忘”。今天,中美貿易戰的敘事被簡化為“誰在認輸”的二元對立,卻鮮有人追問:為何2023年中美建立的“出口管制對話機制”未能避免沖突 ?為何WTO多邊框架被單邊主義碾壓 ?或許,正如挪威媒體的“48小時冷靜期”實驗所啟示的:唯有打破情緒回音壁,才能看清貿易戰本質——它不是零和游戲,而是全球化困境的集中爆發 。
(歡迎評論區留言:你認為關稅戰是“必要反擊”還是“雙輸陷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