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少將王政柱被稱為“金身將軍”,源于他一次往中央送黃金的經(jīng)歷。
王政柱,1915年10月15日出生在湖北省麻城市銀樹村銀樹灣一個農(nóng)民家庭。1943年3月,身為八路軍作戰(zhàn)科長的王政柱接受彭德懷的命令,將繳獲的190兩黃金(舊制為16兩制)和8斤金銀首飾送到延安,交給黨中央。
王政柱當時是和譯電員羅健、飼養(yǎng)員汪秀田一起同行的,羅健是要去延安修改密電碼。他們從八路軍前方總部所在地——山西左權縣麻田鎮(zhèn)出發(fā),一路上,王政柱將20斤重的黃金和金銀首飾藏在了腰里,腰被黃金硌得青一塊紫一塊;而衣服,則被金銀首飾的頂針在身上扎出來的血、弄得血跡斑斑。歷時72天、經(jīng)過2130里的跋涉,三過敵占區(qū)和封鎖線,完成了任務。
通過這次送黃金,王政柱和羅健的關系也發(fā)展成為革命伴侶。到了延安后,朱老總親自向王政柱表示了感謝,并讓康克清做證婚人,給王政柱和羅健舉辦了一場熱熱鬧鬧的婚禮。
作為一名開國少將,王政柱有一段其他人沒有過的經(jīng)歷,那就是曾經(jīng)和毛主席做過鄰居。
王政柱
王政柱和妻子羅健
王政柱有“活地圖”、“活檔案”的美稱,能在需要時不看地圖就畫出地圖,標出地形、山川、河流、村落位置和名稱、大小道路等等。他還能說出主戰(zhàn)場上敵我雙方的部署,以及部分團、旅、絕大部分師以上干部的姓名、籍貫、主要經(jīng)歷、性格特點、隸屬、駐在地、火力配置等等。
1945年8月8日,蘇聯(lián)出兵東北后、戰(zhàn)局變化特別快。王政柱當時在總部機關一科、一局,白天輔助朱老總、彭老總指揮全國全軍作戰(zhàn);晚上要到延安的棗園作戰(zhàn)室,給毛主席等領導同志講解當天的軍事情況。
那時,組織上特意安排王政柱和妻子羅健住在主席窯洞附近、相隔只有20多米,一邊保證主席夜間工作需要時,王政柱能隨叫隨到。
解放后的1956年6月11日,主席在中南海接見海軍軍官,和王政柱握手時說:我們認識,好像在哪里見過?
沒等王政柱回答,總理笑著說:主席不記得了?他就是我們棗園作戰(zhàn)室的主任,王政柱啊!主席恍然大悟,再次握住王政柱的手,笑著說,啊,就是王政柱,棗園的老朋友又見面了!
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的《緬懷毛澤東》一書中,收錄了王政柱寫的一篇懷念主席的文章。
轉戰(zhàn)陜北時期,為了保密,中央機關編為部隊代號“三支隊”,司令員為任弼時、代號“史林”,政治委員為陸定一、代號“鄭位”,毛主席代號為“李得勝”,周恩來副主席代號為“胡必成”(解放戰(zhàn)爭必勝,中國革命必成)。
王政柱和妻子羅健的結婚照
王政柱一家人的合影
他在文章中說:“(那時)軍隊餓著肚子打仗,群眾餓著肚子獻出自己的救命糧給人民子弟兵,都是抱著今天苦是為了明天過好日子。
“只要想到毛主席和周副主席同我們一樣受苦,大家就心悅誠服地再苦也不叫苦了。經(jīng)過教育補充的俘虜兵也提高了覺悟。
“殲滅劉戡兵團的宜川戰(zhàn)役的俘虜兵不愿意吃我們當時用鋼盔、瓦罐煮的玉米粒、土豆,說這‘是喂豬的,不是人吃的’。
“我們的‘解放兵’對他們說:‘我們先前同你們是一樣的,是給當大官賣命的,吃得雖好一些,可是老打敗仗。現(xiàn)在是為自己解放打仗,吃的雖然差一點,盡打勝仗。‘”
在這篇名為《毛主席和我們在一個戰(zhàn)場》的文章中,他最后寫到:“像愛護自己眼珠一樣珍惜光榮歷史,保持紅軍的本色,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2001年4月8日,王政柱將軍因病醫(yī)治無效,于北京逝世。此去經(jīng)年,如去特以此文向老將軍致敬!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