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賞魅力滬郊新畫卷,共享海派鄉村新生活。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聯合多個涉農區農業農村委員會及經營主體,與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合作推出《海派鄉村新圖景》系列融媒專題報道。
馬蘭頭,春季特有的時令綠葉菜,從初春冒尖到春末老去,數月之間,凝聚著整個春日的精華。眼下,崇明豎新鎮的上海島豐蔬果專業合作社內,馬蘭頭郁郁蔥蔥,長勢喜人,已進入采銷旺季。
島豐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馬蘭頭種植面積最初只有100畝,主要依靠人工操作。隨著時間的推移,基地不斷摸索和改進種植技術,規模逐漸擴大。如今,合作社馬蘭頭種植面積約270畝,已實現水肥一體化管理。
走進種植大棚,密密麻麻的馬蘭頭鋪滿地面,綠葉間透露出勃勃生機。合作社負責人馬燈富介紹,這些馬蘭頭都是經過精心選育的品種,具有口感鮮美、抗病性強、生長速度快等特點。
“最初,我們認為馬蘭頭作為野菜,在田園中應該很好管理,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在大棚內種植馬蘭頭,由于密度較高,不可避免會遇到霉菌和腐爛等問題,并且由于大棚內環境暖濕,還導致了病蟲害的出現。為保證馬蘭頭的綠色有機,基地嚴格遵守綠色標準,堅持不用殺蟲藥,采用有機肥料和生物防治等綠色種植方式,保障馬蘭頭的天然和健康。“我們有自己的檢測設備,可以快速檢測農殘,不合格的產品不會投放市場。”合作社的馬蘭頭在2014年就通過了綠色認證,至今已有11年,目前已實現馬蘭頭全過程的可追溯性,消費者可以通過溯源碼了解馬蘭頭種植的全過程信息。
除了綠色種植外,采摘和配送也是保證馬蘭頭品質的關鍵。采摘時,基地的工人們用鋒利的剪刀輕輕剪下馬蘭頭頂部的嫩葉,采摘后立即進行包裝和冷藏處理,確保新鮮度和口感。“合作社有自己的冷藏車,可以大批量地進行配送。零散訂單會與其他合作社合作,共同配送,以降低成本。”馬燈福介紹,基地還與京東冷運簽訂了協議,確保產品能夠全程冷鏈運輸,從而保持新鮮度,從采摘到上餐桌,每個環節都爭分奪秒,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配送,確保消費者能夠享受到最新鮮的產品。
作為時令菜,馬蘭頭在上海地區備受歡迎,以其獨特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價值,贏得了眾多市民的青睞。然而,傳統的馬蘭頭種植往往受到季節的限制,采收期相對較短。為了突破這一瓶頸,島豐合作社依托先進的大棚種植技術,成功地將馬蘭頭的采收期從每年的9月一直延續到次年6月,一年至少可以收獲4—5茬,大大延長了市場供應時間。
得益于合作社對品質的堅持和對市場的敏銳洞察,馬蘭頭的鮮菜銷售渠道不斷拓展,發展深加工也已成為馬燈富下一步的產業計劃。“我們在探索將馬蘭頭加工成半成品,同時考慮通過深加工來延長產品的保存期,比如速凍保存,以最大化滿足市場需求。”
文:王珊
攝:王金秀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布,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為信息發布平臺,如您認為發布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