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也就是蘇聯衛(wèi)國戰(zhàn)爭初期,出了這樣一件大事:
蘇聯西方面軍的最高統帥巴甫洛夫,竟然以叛國罪被判處死刑,眼看著大戰(zhàn)爆發(fā),為什么鎮(zhèn)守前線的大將軍竟然被處以極刑,到底是他真的叛國了還是另有隱情?
巴甫洛夫是如何一步步爬上權力巔峰的?
巴甫洛夫是30年代到40年代期間,蘇聯赫赫有名的大將軍。
他之所以如此出名,是因為他當上大將的時候才44歲,而從他當上大將走上權力巔峰,到他被判處死刑僅僅只有幾個月的時間,這期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巴甫洛夫的從軍史,要從沙俄時代說起。
初中畢業(yè)之后,巴甫洛夫就加入了沙俄軍隊,但是在沙俄軍隊服役的歷史可并不長。
因為在他剛剛進入軍隊沒多久之后,二月革命就爆發(fā)了。
二月革命對于俄國來說可是非常重要的一次革命事件,經過二月革命之后,反動的沙皇俄國就滅亡了,與此同時,俄國也進入到了一個非常混亂的時期。
在當時,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成為俄國名義上的合法政府,但是這個臨時政府并沒有在二月革命之后迅速平息混亂的格局。
因為當時在俄國至少有三個勢力,一個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一個是工兵代表蘇維埃,還有一個則是沙俄的殘余勢力。
再加上,二月革命之后,一戰(zhàn)事實上還沒有結束,因此,俄國除了國內的幾大勢力互相角逐之外,外部還要受到一戰(zhàn)的波及,可謂內憂外患。
在這種混亂的局面下,對于當時的人們來說,究竟站隊哪一派勢力,其實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情。
對于年輕的巴甫洛夫來說,選擇同樣困難,畢竟在當時的局面下,沒人能料到究竟誰會取得最終的勝利,萬一站錯隊了,那可是會招來殺身之禍的。
但是巴甫洛夫聰明之處就在于此,既然局勢不明朗,巴甫洛夫就索性回老家,避開這些混亂的爭端。
直到十月革命勝利之后,蘇維埃取得了絕對優(yōu)勢,因此,巴甫洛夫迅速抓住這個機會,在1919年加入了蘇聯共產黨,并且二度入伍。
雖然當時十月革命已經成功了一段時間,但蘇聯國內的局面還是沒有完全梳理清楚,所以,蘇聯紅軍還是不得不繼續(xù)組織戰(zhàn)爭。
巴甫洛夫在二度入伍之后,非常積極的抓住這次機會,不但作戰(zhàn)勇猛,身先士卒,更關鍵的是,他參與的戰(zhàn)役幾乎未嘗敗績。
正因為巴甫洛夫表現的很優(yōu)秀,在蘇聯國內的局勢緩和之后,巴甫洛夫被從前線調往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
說起這個軍事學院,那可真的是星光熠熠,因為包括朱可夫,還有來自我國的劉伯承元帥,曾經都是伏龍芝軍事學院的成員。
一個學校能出得來這么多顯赫一時的大將軍,就足以見得這個學校有多厲害了。
而巴甫洛夫竟然能進入到這所學校學習,那也確實是非常出色的指揮官,而且,能夠進入伏龍芝軍事學院,也意味著巴甫洛夫的未來可謂一片光明。
而巴甫洛夫善于抓機會的能力,在伏龍芝軍事學院再度展現的淋漓盡致。
他本身就非常聰明,而到了軍事學院,學習還非??炭?,這讓巴甫洛夫在同期學員中出盡風頭,名列前茅。
因為優(yōu)秀的成績,巴甫洛夫在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yè)之后,立刻就得到了重用。
當時,蘇聯正在著手建立裝甲部隊。
在100多年前,裝甲部隊那可是新鮮事物,沒人知道機械化部隊到底要以什么樣的方式來發(fā)展。
可是,巴甫洛夫去到裝甲部隊之后,卻一點也不讓人失望,讓他一戰(zhàn)成名的事件是1936年的西班牙內戰(zhàn)。
當時,西班牙突然爆發(fā)內戰(zhàn),歐洲局勢開始陷入到混亂狀態(tài),而巴甫洛夫所在的機械化部隊,被派往西班牙支援西班牙的左翼勢力。
在這次的行動中,巴甫洛夫絕對稱得上名聲大噪,要知道,當時的西班牙境內,巴甫洛夫的部隊可是絕對的少數派,很多時候,經常要面對的就是數量遠超己方部隊的敵人。
但巴甫洛夫卻并沒有因為敵人數量眾多而陷入被動發(fā),反而多次化險為夷,甚至還把敵人的部隊打的落花流水,這讓年輕的巴甫洛夫積累的巨大的信心。
盡管當時蘇聯的機械化部隊并算不上完善,但畢竟機械化部隊的戰(zhàn)斗力本身就遠超傳統軍隊,這才是巴甫洛夫能夠在西班牙獲勝的關鍵因素。
但當時,不管是巴甫洛夫和還是蘇聯高層,甚至是斯大林,都會更多的把這份功勞記錄在巴甫洛夫的身上。
這也為巴甫洛夫進一步升遷積累的原始資本。
所以,在1937年,巴甫洛夫回到蘇聯之后,他真的就晉升為坦克部部長。
此后的1939年,巴甫洛夫再度讓世人震驚,當時蘇聯和芬蘭之間的關系跌入谷底,尤其是因為兩國存在領土爭端,使得蘇聯和芬蘭之間的矛盾變得越來越無法調和。
蘇芬戰(zhàn)爭爆發(fā)了,而這一次,指揮戰(zhàn)爭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巴甫洛夫。
在西班牙嘗到了機械化部隊甜頭的巴甫洛夫,自然心知肚明機械化部隊在現代戰(zhàn)爭中的地位,因此,巴甫洛夫直接祭出自己控制的大招,機械化部隊。
隨著機械化部隊進入芬蘭之后,迅速就把芬蘭軍隊徹底擊潰,最終不得不向蘇聯提出和談的要求。
接連的勝利,自然讓巴甫洛夫深得領導的器重,因此不久之后,巴甫洛夫升任西方面軍總指揮,這讓他一躍成為蘇聯的高級將領。
要知道,蘇聯的西方面軍是最重要的一支部隊,可以說蘇聯的安危,完全要看西方面軍的部署和戰(zhàn)力。
可想而知,巴甫洛夫能夠爬到這個位置,真的算一步登天了,而斯大林為了能夠讓巴甫洛夫的身份符合角色設定,還專門給他頒發(fā)了大將軍銜。
一時間巴甫洛夫不但權力滔天,更是成為整個蘇聯的屏障。
從巔峰到死刑,僅僅幾個月的時間
然而,意氣風發(fā)的巴甫洛夫走馬上任之后,很快就遭遇了一次巨大的打擊。
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然對蘇聯發(fā)動了閃擊戰(zhàn)。
面對德國的突襲,巴甫洛夫絲毫沒有準備,只一下子,數百架戰(zhàn)斗機就被徹底炸毀。
收到消息的巴甫洛夫既震驚,同時又措手不及,說穿了,巴甫洛夫根本就沒意識到德國人真的敢打過來。
因此,巴甫洛夫緊急發(fā)布命令,要求西方面軍一字展開,全力阻擊。
但是巴甫洛夫根本沒察覺到德軍的機動性和靈活性,雖然大家都是機械化部隊,但很明顯德國人的指揮和行動能力,遠遠超過了巴甫洛夫帶領的機械化部隊
因此很快巴甫洛夫的部隊要么被團團圍住,要么被沖的四分五裂,因為蘇軍已經很難成型,這個時候,防御的能力就更差了。
從6月22日凌晨,到7月3日,短短十天左右的時間里,巴甫洛夫指揮的67萬大軍就被消滅了40多萬,這不是失敗,而是慘敗。
正因為戰(zhàn)爭的失利,巴甫洛夫光速的升遷立刻變成了光速隕落。
被罷免之后不到一個月,巴甫洛夫就被送上了法庭,而法庭給出的判決是巴甫洛夫犯有叛國罪。
之所以會給他這么重的量刑,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人相信德國會真的發(fā)動襲擊,也沒人相信德國準備襲擊了,蘇聯守軍對此竟然一無所知;第二個原因則是,數十萬部隊喪失殆盡。
而斯大林在接到判決書的時候,狠狠的抽了一口煙,把巴甫洛夫的判決書默默的刪除了三個詞,這三個詞分別是“陰謀”“糊涂”和“無知”。
雖然斯大林對巴甫洛夫的失敗非常失望,但斯大林心里非常清楚,對于德國的閃擊戰(zhàn),事實上沒有任何蘇聯將領注意到了。
其二是,斯大林對德國發(fā)動突襲,顯然也是沒有預料到的,可是當時的決策層,如何能夠輕易的承認自己對此事件負有完全責任呢?因此,巴甫洛夫就成了那個替罪羊。
事實上,巴甫洛夫真的應該被判處死刑?恐怕這個罪行也有點過分了。
畢竟對當時局勢的判斷,可不是他一個人失誤了,而是整個蘇聯都幾乎沒人意識到危機的到來,所以從這一點說,巴甫洛夫死的還是有點冤枉的,你覺得呢?
【免責聲明】:本文創(chuàng)作宗旨是傳播正能量,杜絕任何低俗或違規(guī)內容。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私信及時聯系我們(評論區(qū)有時看不到),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處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