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弓之鳥
何堪再驚
原定的4月2日大限已過,李嘉誠的港口還在手上,沒有簽約的消息。
看起來,官方至少暫時成功地凍結了這筆交易。再加上李嘉誠次子李澤楷出席了中國發展論壇,并出現在領導接見大合影里,這讓外界對李家與官方的互動,有了更多的猜測。
有消息說,李嘉誠已經將企業注冊地遷出了香港,這可能是假消息。但可以確定的是,長和疑似通過拆分全球電信資產等方式轉移部分資產。
我之前說,中國人剛從農業時代走過來,帶著靠天吃飯的宿命感,活得僥幸、死得隨機;而李嘉誠這樣已經深入商業邏輯骨髓的大佬,只是種族上的華人而已,認知上的差異不可以道里計。
從他的角度看,正如王朔所言,只要畫像掛在樓上,就什么都沒變,這是確定性和穩定預期,絕不敢圖僥幸。如果有什么改變,那也只是權宜之計。
再說了,看看川皇向全球各國普征50%關稅,接下來港口還有什么生意好做?
正因如此,當許家印們還在房地產領域狂飆突進時,只有李嘉誠和潘石屹兩人選擇了及時撤退。這種歷史的洞察力和現實感知力,注定了此后絕然不同的結局。
當然,一家企業,與如此強力的官方對抗,結局不可預料。正如當年給馬云上課,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商人亂政」——輿論場上,他竟敢與太陽爭輝。
但官方能運用的手段也有限,目前已經動手的是市監總局反壟斷執法二司。這個司的職能包括:
審查跨國交易對市場競爭的影響;
查處未達申報標準但可能排除、限制競爭的集中案件;
監督執行經營者集中附加限制性條件。
但此事的交易雙方和交易資產、交易地點均不在國內,管轄權較為勉強。雖然也有英偉達壟斷案審查在前,但前提是英偉達還愿意繼續在內地經營。如果這些港口干脆不再接受內地船只的通航請求,那又將如何?
更關鍵的是,多部門強調「資本流動需符合國家戰略安全」,相當于給川皇遞刀子——變相自證李嘉誠持有這些港口股權承擔了國家戰略。
類似于稚子抱金過市,夾在兩大強權之間,李嘉誠何去何去?
推演一下,如果李嘉誠執意出售,則將何如?
雖然跑了很多年,但他在大陸還有產業,比如沒有賣掉的內地港口。
但這事也很棘手。就像潘石屹在內地還有上市公司北京SOHO,但他抱定出走的決心,被查也無所謂了,相當于放棄了質子。
再說了,敢殺質子,相當于撕票,今后還能不能有生意,就難說了。
但官方留住李嘉誠的心應該是誠的。有個未經證實的消息說,去年有超過500家跨國企業從HK遷到了新加坡,這是非常恐怖的。
此外,自2019年開始,除2021年有結余外,其他5年的HK均錄得較大的財政赤字。其中2022-23財年為1220億港元、2023-24財年為1010億港元、2024-25年度為872億港元,2025-26年度赤字預計為670億港元。《》
現在的問題是,如果不阻止出走,會慢性失血,后果難料;如果阻止,也許能強行留下樹上的1只鳥,但也會嚇跑其他的9只。
一位網友說,如果資本不能自由流出,誰敢自由流入?
也許,很多人都站上了交稿時限。
我寫了300多部家傳,發現讀書人、紳士、企業家、地主出身居多;個別平民家庭出身的,則通過讀書、從軍等方式,突破了家庭命運。
家史即國史,現代國家鼓勵學生先講家史、次學國史,以汲取智慧、經驗、教訓,節節攀升。
死亡不是人生的終點,遺忘才是。每個人都是生命和文明積累的二傳手,人人都是他自己的歷史學家。
講述關于我們的故事、寫作家傳,是人類延續文明和創造意義的基本方式。長按下面微信二維碼,識別加我好友,一起搶救和傳承家庭記憶:
家傳系列,請點擊關注我
想整理家庭史料、寫作家傳,我有成套方法論:
◆ 推薦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