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陽市融媒體中心
市域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過多元主體的合作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從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如何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成為市域基層治理中的一項重要任務。結合工作實際,簡陽市司法局著力構建多元調處體系,全面提升法律服務能級,為助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進一步深化平安簡陽建設提供法治保障。
“這個調解結果,我很滿意。”樊女士告訴記者。日前,她因個人原因向用工單位提出辭職,因結算務工工資,已與單位人事主管段女士發生口角,進而發生抓扯。射洪壩司法所駐射洪壩派出所調解員接到當事人的調解申請后,詳細了解事件情況,立即著手對雙方進行調解。調解員耐心勸說雙方換位考慮,心平氣和協商解決問題,最終達成一致意見,調解成功。
此次矛盾糾紛的成功調解,只是簡陽創新解紛“kx+b”力量協同模式,構建調解聯動大格局的縮影。矛盾糾紛化解是市域社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在基層的具體呈現,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目標要求。為有效化解矛盾糾紛,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健全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簡陽按照“恒量+變量”的思路,根據不同的類型糾紛,組織不同的解紛力量,切實滿足群眾生活中矛盾糾紛化解需要,創新解紛“kx+b”力量協同模式:
“kx+b”力量協同模式:
k為專職人民調解員和村(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成員
x為法律顧問、派出所、人民法庭、鎮“街道”各部門負責人等
b為轄區網格員、法律明白人、熱心居民、五老鄉賢等社會力量。
嚴格執行村(社區)調委會每周一次,鎮(街道)調委會每月一次,市級調解組織每季度一次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落實人民調解“隨手調”工作機制,健全“醫調”“交調”“訴調”等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的調解銜接機制,形成以人民調解為基礎、行政調解為重點、司法調解為補充的多元化矛盾糾紛解決機制;建好律師調解工作室、律師調解制度和村(社區)法律顧問參與重大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制度,疏導化解基層矛盾糾紛,構建了調解聯動大格局,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如何更好化解矛盾糾紛,簡陽還構建了以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為引領,鎮(街道)人民調解組織為重點,村(社區)調委會為基礎,人民調解“百米服務圈”矛盾糾紛受理點為延伸,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為兩翼,個人調解工作室為補充的的多元人民調解組織網絡體系。目前,全市共建各級各類人民調解組織337個,鎮(街道)調委會22個,村(社區)調委會291個,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12 個,企事業單位調委會12個;駐公安派出所人民調解室2個,同時在市人民法院、射洪壩街道分別設立2個示范調解室,扶持培育“老書記”等個人品牌調解室7個,實現人民調解網絡全覆蓋,為基層社會治理奠定基礎。
同時,注重調解員隊伍建設。在全市范圍內遴選人民調解咨詢專家23名,設立了人民調解咨詢專家庫,主要涉及醫療衛生、教育、勞動、土地等8個行業專業領域;匯聚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及各行業領域佼佼者共25人,建成“簡陽市人民調解人才庫”,為各類疑難糾紛的化解提供專業力量支持。以集中培訓、分組授課、個別指導等形式定期開展業務技能培訓,強化各級人民調解員綜合素質,提高人民調解員業務水平。目前,全市調解組織登記在冊的人民調解員1775人,其中專職調解員20人,兼職調解員1755人。
當前,簡陽正踐行“楓橋經驗”,堅持將非訴訟機制挺前,切實做到預防在前、調解優先、運用法治、就地解決,從源頭上減少糾紛產生,維護簡陽社會和諧穩定,為“天府門戶、空港簡陽”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記者 | 曹禮芹
部分來源 | 市司法局
編輯 | 鄭玥嵐
責編 | 曹禮芹
審核 | 李艷敏
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如有涉及版權、新聞線索等事宜請聯系028—27222000
喜歡就鼓勵小陽一個點贊↓+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