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濱海論壇微信矩陣粉絲已超過30萬
■ 了解濱海大事小情,就上濱海論壇
濱海是紅色的
無數革命先烈
為了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
在這片土地上拋頭顱、灑熱血
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英雄贊歌
在我縣諸多地名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以革命烈士命名的。現有以烈士命名的鎮和村20個。其中,用烈士命名的鄉鎮2個,分別為正紅鎮和陳濤鎮。以烈士命名的村有18個,分別是正紅村、陳濤村、振東村、陳鑄村、賀君村、路建村、萬崗村、三烈村、長法村、益禮村、秉義村、海峰村、永華村、洪林村、嶺山村、育才村、華林村、玉龍村。
每一位英烈的名字
都包含著一個感人的故事
都是一個普通生命
對共產主義信仰的“濃墨大寫”
下面小編向您介紹
這些紅色地名背后的英雄故事
顧正紅
顧正紅,阜寧縣篆河鄉(今濱海縣正紅鎮)人。1921年,顧正紅背井離鄉到上海,先后在日本人開辦的內外棉九廠、七廠做工。1924年,顧正紅在上海小沙渡滬西工友俱樂部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迅速成長為工人階級先進分子。1925年,上海日商紗廠爆發二月大罷工,顧正紅在戰斗中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5月,日本資本家撕毀與工人達成的協議,以開除工人、關閉工廠對工人進行挑釁。15日,顧正紅率領內外棉七廠工人沖進工廠,與日方評理,慘遭日方槍擊,英勇捐軀。24日,中國共產黨舉行上海各界萬人公祭顧正紅追悼大會,這是進一步擴大反帝斗爭的誓師動員大會。30日,震驚中外的“五卅”運動在上海爆發,并席卷全國。這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不僅沉重地打擊了外國列強在中國的統治,而且把全國革命運動推向了高潮。
正紅鎮
正紅村
陳 濤
陳濤,原名余素芳,安徽省霍丘縣人。1939年,陳濤懷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和謀求婦女解放的強烈愿望,加入了國民黨安徽省抗戰總動員委員會(由中共干部與國民黨進步人士組成)直屬第三十五工作團,投身到民族革命斗爭行列。194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八路軍五縱隊挺進鹽阜區,在阜寧縣碩集區搞民運工作,不久,調任阜寧縣二區(今濱海縣東坎街道)工委書記,她走村串戶,宣傳和組織群眾發展武裝,組織青年隊進行抗日活動,并經常幫助群眾抬水、洗衣、做飯,與群眾親如一家人。1941年9月4日夜,叛徒勾結匪徒發動襲擊,陳濤組織隊員英勇還擊,最終身中數彈壯烈犧牲,時年僅21歲。
陳濤鎮
陳濤村
陳振東
陳振東,祖籍福建省閩南地區人。少時隨父兄僑居菲律賓馬尼拉市,上世紀30年代中期到上海求學。1937年參加國民黨桂系部隊的廣西學生軍,193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根據中共鄂豫皖邊區黨委安排,到國民黨安徽省第五專署工作。1940年春,奉命撤退到新四軍江北指揮部,隨后調任六合縣民政科長。同年底,調任阜寧縣八灘區區長。
振東村
陳 鑄
陳鑄,建湖縣岡東鄉陳灶鍋(今建湖縣岡東鎮風華村)人。10多歲時就成為孤兒。1941年7月,陳鑄目睹家鄉的淪陷,日軍的暴行,胸中燃燒著仇恨的烈火。他毅然出去尋找抗日隊伍。在阜寧縣停翅港找到了新四軍,同年9月,黨組織送他到鹽阜地區聯立第一中學深造,并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2年春,任阜東縣七區青救會副主任,分配在皋灘鄉搞民運工作。陳鑄來皋灘鄉工作時,日偽的破壞活動非常猖獗。陳鑄白天串門入戶了解情況、搜集材料,晚上組織群眾學習,宣傳革命道理。他經常用演講等形式來揭露和控訴日本侵略軍和偽軍的殘暴罪行,帶領群眾同日偽展開斗爭。1944年3月16日,日偽軍共五六十人,到皋灘鄉一帶“掃蕩”。遭我地方武裝伏擊后,從上舊河逃竄到九灶港兩岸。我地方武裝20多人又兵分兩路奮起追擊。追擊中,陳鑄的左腿不幸中彈,倒下了,但很快又爬起來。他拖著負傷的腿走了300多米,終于又倒下去了。經過一段治療,不見好轉,他拒絕截肢,病情惡化,后轉至淮陰王營野戰醫院治療。在動手術時,由于當時醫療技術和設備都比較差,陳鑄不幸犧牲在手術臺上,時年21歲。
陳鑄村
賀希文
賀希文,又名賀君、賀丁衛,1914年出生于陜西省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少年時代因生活所迫,進寺廟去當和尚。1938年3月,目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毅然脫去袈裟,參加了八路軍。次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后來又升任班、排長,成了一名出色的基層指揮員。
賀君村
路 建
路建,吉林省肇遠縣人。1937年底,他毅然背叛家庭,長途跋涉奔赴太行山抗日前線參加了八路軍,次年入黨。1940年10月初,路建隨黃克誠率領的八路軍五縱隊南下開辟鹽阜抗日根據地,任阜寧縣東北行署(即濱海縣前身)擔任民政課長。1941年4月份,路建奉命去六區(即五汛區)參加區參議會。他發現該區領導班子成員成分相當復雜,代理區長劉輔庭原是國民黨的六區助理,也是五汛、蔡橋一帶封建地主勢力的代理人,區公所、區隊都是國民黨的原套人馬,區參議會成員都是封建地主的頭面人物。這些人表面上講抗日,而暗地里卻阻止并破壞我軍發動群眾抗日。路建將這些情況立即向阜寧縣縣長宋乃德作了匯報,東北行署和宋乃德除了對五汛代理區長劉輔庭當面批評外,決定派路建去六區開展工作,改組區隊,整頓區公所。得到上級批準后,路建立即率領鄭明軍和11名戰土前往五汛。劉輔庭一直對路建懷恨在心,得知消息后,立即召集惡霸地主熊友方、姜一奎等人,密謀殺害路建等人。5月9日中午,路建等人吃過劉輔庭安排的中飯后,鄭明軍等人被安排去五汛街的“天一池”浴室洗澡,遭到暗算,路建在區公所不遠處,遭到事先埋伏的匪徒槍擊,路建、鄭明軍等6人壯烈犧牲,路建犧牲時才23歲。1958年經濱海縣人民政府批準,將烈士犧牲的地方五汛以東地區命名為路建鄉。
路建村
萬 崗
萬崗,原名范本和,化名萬剛、花木香,上海市崇明縣廟鎮鄉人。12歲時就因家庭經濟拮據而輟學,到上海華豐印刷廠當工人,逐步成長為罷工斗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30年代末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黨組織的堅強領導下,他在更大的范圍聯絡、發動工人,同奸商和買辦資產階級展開斗爭。同時,向廣大工友宣傳、灌輸抗日救國思想,積極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并暗中引導、動員覺悟工人和進步學生到解放區去參加革命。
萬崗村
孫志登 孫永軍 孫海洋
孫永軍和孫海洋是家族兄弟,孫志登是他倆的叔輩。他們叔侄三人,為共同的革命目標,一起工作,一起戰斗,親密無間。1907年3月,孫志登出生在阜寧縣二區孫大桃園(今濱海縣東坎街道三烈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41年春,孫志登出任浦西鄉第十保農會會長,同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春,擔任浦西鄉鄉農會會長。孫海洋,1922年出生于孫大桃園的一個農民家庭。1937年夏考入溝墩師范學校,接受進步思想的熏陶,秘密加入黨組織。1939年秋回到家鄉,以教書作掩護,隱蔽地開展黨的地下工作。孫永軍,1914年4月出生在孫大桃園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41年夏,經孫海洋、孫志登動員引導參加革命,在革命戰爭環境里逐步成長,1943年任浦西鄉地方武裝中隊長。
三烈村
于長法
于長法,阜寧縣二區大套鄉于灘莊(今濱海縣東坎街道長法村)人。八路軍、新四軍來蘇北創建抗日民主根據地后,在民運工作隊同志的啟發下,忠厚善良、向往光明、追求進步的于長法,一門心思地投入抗日救亡斗爭的滾滾洪流。籌建農救會,組織模范班,催公糧、收公草,站崗放哨,他都爭當排頭兵。1941年底,光榮加入黨組織。第二年出任于灘鄉農會長。為了團結抗日,他走莊串戶,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和統戰政策。在他的宣傳動員下,于灘鄉幾乎家家戶戶都投入反“掃蕩”、反“偽化”的斗爭。1943年2月19日,日軍集中兵力300余人偷襲于灘鄉,于長法帶領民兵英勇還擊,后遭到敵大隊武裝襲擊,在激烈的槍戰中,于長法不幸中彈,壯烈犧牲,年僅25歲。
長法村
張益禮
張益禮,阜寧縣二區黃南鄉黃田莊(今濱海縣坎北街道益禮村)人。1941年9月,阜東縣人民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張益禮起早摸黑跟著抗日分子、民運干部去貼標語散傳單,參加各種集會,向鄉親們宣傳抗日道理。
益禮村
戴秉義
戴秉義,阜寧縣蕩西村(今濱海縣秉義村)人。1940年9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0月底,阜寧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宋乃德委派徐銳到八灘任區長,東北行署委任戴秉義為財經區員。盤踞在八灘地區的大惡霸、大地主、大土匪顧豹岑表面上竭力擁戴抗日民主政權,暗地里卻侍機搗亂破壞。12月6日夜,顧豹岑糾合百余匪眾,里應外合地包圍了八灘區署,無理綁架了徐銳、戴秉義和警衛戰士等13人,土匪將他們關押至吳小集東邊的勾股甸,要他們“具結歸順”,遭嚴正拒絕后,又害怕八路軍前來攻打營救,將他們捆上了海船,并將衣服剝光,嚴刑拷打,吊上桅桿,威逼他們“俯首聽命”。1941年1月,徐銳、戴秉義等人頂住了非人的折磨,慷慨陳詞,寧死不屈。匪徒們在對他們進行了一番拷打之后,將13人全部綁上石頭投入射陽縣大喇叭口海域,戴秉義犧牲時年僅23歲。
秉義村
陳海峰
陳海峰,出生于阜寧縣二區張橋鄉張橋村(現濱海縣海峰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童年時在當地私塾學堂讀書。雖然成績優秀,天資聰穎,但沉重的家庭經濟負擔使他被迫輟學,十三四歲就到地主家當伙計,受盡欺壓和剝削。1940年10月,八路軍五縱隊到來,他積極參加村里的民兵組織,迅速成為一名骨干成員。在區、鄉組織的多次民兵射擊表演中,他總是第一名,成為射擊能手。1941年7月,他跑到離家30多里路的新四軍三師八旅二十四團駐地,要求報名參軍,被分配在三營七連當戰士。由于作戰勇敢,被任命為班長,1942年1月升為副排長,并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海峰村
席永華
席永華,1928年9月生出于阜寧縣二區陳灘鄉陳家社(今濱海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永華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944年春參加新四軍,當了一名通訊戰士。1944年10月19日,新四軍三師決定攻打射陽縣合德鎮敵據點,命令新四軍八旅二十二團、二十四團和射陽地方獨立團承擔攻擊任務。攻打合德敵據點的戰斗開始了。我新四軍二十二團、二十四團的勇士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地攻入城內,以猛烈的炮火將顧景班部200余人包圍在偽海防司令部的大院里,偽軍抵擋不住,紛紛繳械投降,而積極反共、作惡多端的顧景班企圖負隅頑抗,被當場擊斃。攻占偽軍據點后,新四軍勇士又向合德日軍據點發動攻擊。該據點工事堅固,加之日軍武器裝備精良,戰斗打得極為艱苦。戰斗中,毫無人性的日軍竟不顧一切,向我新四軍施放瓦斯毒氣,造成新四軍二十二團團長陳發宏以及新四軍許多戰士壯烈犧牲,參軍不到一年的席永華也在其中,為民族解放事業,獻出了年僅16歲的青春年華。
永華村
陳洪林
陳洪林,阜寧縣二區中興鄉(今濱海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洪林村)人。陳洪林為人正直,性格剛強,深得鄉鄰稱道。1940年10月,八路軍解放了鹽阜大地。在民運工作隊易林、謝榮等人的啟發教育下,陳洪林很快成為抗日活動積極分子。1941年3月底,陳洪林經第三保農會長吳慶蘭介紹,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就出任中興鄉第二保農會長。陳洪林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組織和帶領群眾從事各種抗日救亡斗爭。
洪林村
于嶺山
于嶺山,1916年出生于阜寧縣二區岡墩套鄉西壩村(現為濱海縣嶺山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940年10月,參加地方抗日武裝,不久被任命為西壩村民兵中隊長,先后參加了天場村平叛和秦橋鄉拔除日軍據點等十多次的戰斗。多次立功獲獎,被阜東縣委授予“模范民兵中隊長”榮譽稱號。1943年8月中旬,于嶺山接到區隊命令,要他帶領中隊民兵前往響水龔集(即今響水縣運河鎮),配合新四軍主力部隊拔除日偽軍敵據點。于嶺山帶領民兵配合新四軍主力部隊對盤踞在敵據點的敵人發起猛攻。于嶺山帶領幾個民兵,拿著炸藥包,冒著敵人的彈雨匍匐著向敵人碉堡逼進……敵人的碉堡被炸飛了,可于嶺山卻被敵人子彈擊中,當場壯烈犧牲。
嶺山村
王育才
王育才,出生于阜寧羊寨鄉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940年10月參軍。1943年3月,八灘王橋戰斗結束后,王育才擔任副營長,1944年1月任營長。1944年12月10日,偽孫良誠部41師及日軍一部,從新浦南下至阜寧,駐扎在楊莊。11日凌晨4時許,二十四團一營、三營接到旅部命令向敵人發起進攻。三營指戰員在營長王育才的指揮下,沉著應戰,奮勇殺敵。敵人在正面進攻的同時,又派兵向三營陣地側后迂回,企圖前后夾擊。在此危急情況下,只見王育才帶領十幾名戰士,躍出工事,亮出刺刀,與敵人展開了拼死的白刃戰。敵人紛紛后退。王育才帶領戰士們乘勝追擊,不幸被子彈擊中頭部,當場壯烈犧牲。此次戰斗,共打死打傷日偽軍200多人,取得了楊莊戰斗的較大勝利。戰斗結束后,王育才等烈士被安葬在大套辛蕩村(后命名為育才村)。
育才村
顧華林
顧華林,出生于阜寧縣三區頭巨鄉清河村(今濱海縣界牌鎮華林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940年10月,他跟隨民運工作隊員到窮苦百姓家宣傳抗日。村里成立模范班民兵組織,他被推選擔任班長。1941年春,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不久,在成立清河鄉抗日武裝組織時,他又擔任了全鄉的民兵游擊大隊長、鄉農會長、鄉副指導員等職務。1943年3月24日,響水七套據點的日偽軍200多人渡過廢黃河,到三壩區(即今界牌鎮)的眾興、大于莊、崇莊一帶燒殺搶掠。顧華林接到命令,帶領全鄉民兵100多人跑步至眾興、大于莊、小荒一帶,配合三壩區民兵大隊打擊掃蕩敵人。當看到日偽軍押著老百姓,推著被搶的糧食,正向崇莊而來時,顧華林一聲命令,100多支槍同時向敵人開火,當場打死打傷20多人。日偽軍被這突如其來的槍聲,嚇得頓時慌作一團,丟下搶來的物資趕忙抵抗。敵人不知虛實,以為是我新四軍主力部隊到來,邊打邊向響水七套方向撤退。在追擊途中,顧華林不幸被敵人的一顆子彈擊中頭部,當場犧牲,年僅29歲。
華林村
劉玉龍
劉玉龍,阜寧縣樊集鄉新民村(今濱海縣濱淮鎮玉龍村)人。1944年5月參加民兵模范班。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8月12日,濱海縣七套區(現響水縣七套中心社區)副教導員劉玉龍正準備去縣政府開會。這時,民兵和群眾跑來報告:盤踞在陳家港劉九功匪部的一股匪徒竄入新北鄉(現響水縣大有鎮康莊境內),正在大溝一帶騷擾作惡,搶劫民財。敵情就是命令!聽了民兵和群眾的報告,劉玉龍隨即抓起槍,緊急集合了十多個武裝民兵,迅速向大溝方向沖去。眾匪徒見劉玉龍他們來了,嚇得趕忙丟下搶來的牲口、農具和其它財物,連滾帶爬地鉆入附近的蘆葦叢中。民兵們緊追不舍,同時注意偵察、搜索。在最后一次沖鋒時,劉玉龍被匪徒的子彈擊中前額,血流如注。他無比堅強,拖著負了重傷的身子,堅持舉槍還擊,但終因傷勢過重,壯烈犧牲。
玉龍村
這些閃閃發光的名字
成為濱海大地上珍貴的紅色印記
在清明節到來之際
讓我們向這些為家鄉
做出偉大犧牲的英雄們
致敬!
帶著烈士精神的滋養
奮力前行!
來源:濱海融媒
微信廣告投放熱線1866258912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