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全頻道宣傳湖南訊:(通訊員 陳甫春)4月5日,從第46屆邵陽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圓滿落幕中傳出喜訊:隆回縣金石橋鎮中心學校再創佳績,有10件科技創新作品被送省參評。一年來,該鎮中心學校以黨建工作為引領,內抓管理,外樹形象,全鎮教育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各項工作并駕齊驅,捷報頻傳。獲得縣及以上榮譽稱號共達38項,為金石橋教育涂上了一筆濃墨重彩。
把好方向盤:黨建引領,緊抓“德、廉”師風
金石橋鎮中心學校堅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主線,精準把好教師隊伍方向盤,緊緊圍繞教育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教育的原則,以增強黨員意識、提高黨員素質、構建黨員隊伍建設長效機制為重點,定期開展教師隊伍黨員重溫入黨初心等活動,筑牢思想根基,堅定理想信念。狠抓黨組織建設,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戰斗堡壘和保證監督作用,不斷增強黨員隊伍和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使領導班子堅強有力,黨員隊伍率先垂范,組織機制科學規范,勇于擔當成績彰顯。充分發揮好全鎮中小學85名黨員教師的作用,比如芙蓉學校黨支部的黃菲、邵昳星,黃金井中學黨支部的袁琪琪、陳卓林,鎮中心小黨支部的賀婷、李濤等發揮了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服務師生群眾受點贊。
金石橋鎮中心學校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不斷提升師德內涵。通過組織教工深入學習并自覺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全面提升教師師德修養水平;培養教師獻身教育、服務學生、無私奉獻的精神;制訂《教師量化考核辦法》,引入競爭機制、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將師德師風建設與課程思政建設融合思考,互促互進,以教師隊伍的身體力行促進教學思想的有效實施。把榮譽與獎金和教師、班主任的德、能、勤、績與考核結果掛鉤,從根本上克服了干好和干不好一個樣的問題,激發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責任心。教師簽訂《師德師風承諾書》,各學校組織教師舉行師德師風宣誓,從依法執教、廉潔從教、愛崗敬業、嚴謹治學等方面對教師提出了具體要求,建立責任追究制,與教師職稱評定、評先評優和考核獎懲等掛鉤,實行一票否決制,努力把師德師風落到實處。開展師德師風警示教育,特別是禁止有償家教、以教謀私、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確的目標責任,從思想和行動上提高了教師們的師德師風意識,對提升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以教師團隊建設為切入點,努力打造一支團結協作、拼搏進取、爭先創優的教師隊伍。
金石橋鎮中心學校堅持“清”以凈校,“廉”以潤園。開展“清廉校園”建設系列活動,倡導全鎮師生員工崇廉尚潔。扎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所轄中小學、幼兒園開展了“清廉校園”建設系列活動。強有力地營造“校風清凈、教風清正、學風清新、作風清廉”的氛圍。弘揚高尚的師德風范,強化教師廉潔從教行為,引導學生打好為人清廉的人生底色。全鎮中小學,幼兒園分別組織教職員工召開會議,就“清廉校園”建設明確了各項紀律要求。各學校醒目位置懸掛了引人注目的“政風清廉,校風清靜,教風清正,學風清新”等標語牌,學校電子顯示屏、班級黑板報都同步宣傳,無聲地彰顯著各學校對“清廉校園”建設的高度重視。通過系列活動的開展,營造了濃厚的校園廉潔文化氛圍,讓“崇尚廉潔”進一步根植于師生心中。
建好加油站:精細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近年來,金石橋鎮中心學校緊跟隆回縣教育局的工作部署,靠政治領航,抓管理落實,憑質量立校,堅持“心向上,行致遠”的教育情懷和發展理念,全鎮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跑出了教育發展的“加速度”。
該校注重以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為向導,構建了“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模式,建好加油站。運用“視”聚教學 ,“導”促提質方式,采取推門聽課、隨機普查、抽查、面對面指導反饋、查閱資料、座談交流等形式,聚焦“學校管理、教學常規、教育教研”等常規工作進行視導檢查。對教師的教學常規進行評估,并與年終考評掛鉤。此外,該校還加大課堂教學巡查力度,開展“校長約課”活動,特別是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教師,約課前利用“青藍工程”,有師傅引領,約課后有組內研討、校長點評,大家一起來觀課,一起幫助新教師迅速融入教學團隊中來。
2024年,全鎮三所初中共有172名學生考上省示范性高中——隆回一、二中,其中芙蓉學校共考取省示范性高中128名,是全縣鄉鎮系列考取人數最多的學校。在2023至2024學年度中,在初中學考、小學六年級畢業考試、縣質量檢測中,各個年級的教學質量均名列全縣鄉鎮中心學校系列前茅。辦出了金石橋鎮人民滿意的教育。金石芙蓉教育促進會一次性拿出36萬余元獎勵教學成績優秀的教師、班主任、校長和品學兼優的學生。
筑好成長梯:五育并舉,促進全面提升
金石橋鎮中心學校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科技教師成長和穩定的措施,以國家級科技創新示范學校、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洞下小學為龍頭,組織全鎮7000多名中小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連續三年被被評為“邵陽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單位”,2024年全鎮有9件科技創新作品在省里獲獎,23件作品在市里獲獎,一個鎮在省、市的獲獎作品數量比周邊一個縣的獲獎數量還多。
去年上半年,該鎮建成的洞下小學“名人勵志教育室”,記錄了從洞下村走出去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社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第八、九屆政協委員陳早春;“第七屆中國婦幼事業樟樹獎”獲得者易杏英和在洞下小學前身任教的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劉力田三人的簡介,該鎮中心學校因地制宜,以洞下走出去的三位名人的愛國思想為核心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金石橋鎮中心學校組織開展各種競賽活動,在2024湖南教育電視臺少兒春晚隆回專場暨隆回縣落實雙減政策素質教育成果展上,該鎮中心小學的《心有翎兮》、高洲中學的《蓮鼓越歌行》、金橋小學的《魅力校園》、芙蓉學校的《我愛你,中國!》節目入選,全縣共25個節目入選,金石橋就占了4個。
金石橋鎮中心學校協同縣、鎮關工委共同舉行了“小手牽大手,共建美好家園”活動;鎮中心小學、金橋小學、高洲完小、黃金井完小到省研學基地——七江鎮“十里天園”等地開展研學實踐活動,學生在研學實踐活動中收獲了知識和快樂!此外,高寒山區中銀小學,建立了中藥材基地,開辟中醫藥進校園示范點,唱響校園傳統文化。該鎮堅持落實“雙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造出山區特色教育品牌的“風光帶”。
鋪好培養路:分階分類,保障續前行
金石橋鎮中心學校注重搭建好教師成長平臺。為了給教師構建研討、交流、實踐、展示的校本教研互動學習平臺,該校以“發展”為中心,對教師進行全員培訓;以“問題”為中心,對教師進行分類培訓;以理論學習與研討、校本教研活動、課堂教學實踐等為載體,搭建教師發展平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通過校本研修,一批教師走上了“學習→探索→踐行→反思→總結→提升”的“讓學引思”教改之路,逐步形成了“學生第一”的教育理念、“豐富靈動”的教學風格、“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該校狠抓教師教學能力、教研水平、科研能力的三個提高。為教師專業發展搭建平臺,做到手上有典型,面上有樣板,培植和打造一批鎮內叫得響,全縣有影響的一級梯隊,鎮中心學校給中青年骨干教師下任務、壓擔子,有的放矢,培植典型,跟蹤指導,集體加工、包裝,使一批骨干教師脫穎而出,該鎮高洲中學校長汪洪宇,現在已經成為全縣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的領軍人物。高洲中學每周一次業務培訓成常態化;芙蓉學校開展“走出去,請進來”活動,赴長沙某名校考察,并與其結為合作關系,鎮中心學校組織全鎮管理人員赴縣內三閣司中小學幼兒園取經,這為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保障期續前行奠定堅實基礎。
打好組合拳:多措并舉,聚集提質源泉
在教學實際工作中,金石橋鎮中心學校運用“三個著力”, 打好組合拳。一是著力率先垂范抓班子。出臺措施讓校長“教好書”,“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近年來,該鎮中小學“一把手”有充分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在教學質量方面有示范引領作用的學校管理人員,以校長為例: 芙蓉學校校長李鳴濤所教的初三政治、高洲中學校長汪洪宇所教的的初三化學、黃金井中學校長陽習火所教的初三英語全部名到鄉鎮前茅,就連最偏僻的中銀小學校長盧斌所教的語文、益門小學校長袁麗華所教的語文、道德與法治、科學等在去年考試中均居鄉鎮前列。二是著力突出教學抓班子。說一千,道一萬,作為學校來說,抓好教育教學是一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職責,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班子成員只有帶領全體教職工一道,凝心聚力,忘我付出,砥礪前行,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才能推動學校的加快發展。三是著力抓好教學研討,金石橋鎮中心學校被評定為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基地,是邵陽市唯一的一個省級教育科學研究基地。該校聘請邵陽市有突出貢獻的專家陳富昌參與課題研究。專家、名師的指點是校本教研的源頭活水,金石橋鎮中心學校以課題研究為龍頭,帶動了全鎮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此外,在去年間,該鎮撤并了龍騰、聚群、陽映山、五羅、珀塘、拖栗坪六所村小和教學點,進一步優化了教育資源;該鎮堅持抓捐資助學,引進資金重獎教學功臣,提高教師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為教學質量的提升注入了力量源泉。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過去的一年,金石橋鎮中心學校在黨總支書記、校長陽迪堯的帶領下,堅持政治領航 ,認真落實“雙減政策”,嚴格加強“五項管理”,科學安排校外教育,有效開展實踐活動,迎來了教育教學質量的顯著提升和特色素質教育的花紅果碩,辦出了金石橋鎮人民滿意的教育!“未來,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學習,創新思路,走內涵發展之路,提升辦學品味。以金石橋被定為隆回縣域副中心為契機,協力同心,真抓實干,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向金石橋鎮人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陽迪堯滿懷信心如是說。
責編/譚江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