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倉都加滿
來源:雪球
昨天半夜12點睡前看一下美股, 發現行情還挺好的 。
納斯達克低位拉起 , 漲了1個多點 , 一大批科技股也上漲 , 超跌股也在反彈 , 特斯拉從盤前下跌5% , 到盤中上漲5% 。
感覺美國時間下午4點的關稅消息 , 應該落差不大 , 于是放心睡去 。
沒想到一早起床 , 美股盤后大跌 , 納指盤后跌了3%以上 ,特朗普宣布了迄今為止最廣泛的關稅措施 ,原則上 , 對各國商品征收10%的基本關稅 , 并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情況追加額外稅率 。對幾十個被白宮官員稱為 “ 對美國不公平 ” 的國家征收更高的兩位數關稅 。
01
百年最高關稅
從歷史排名看 ,美國關稅將達到100年的最高水平 , 從近20年的平均2%拉到29% 。 堪比此前最高的1930年 , 當時關稅高達20% 。
而根據關稅清單 , 發現這一輪最高的關稅目標國 , 竟然是一些東南亞國家 :
包括 :柬埔寨 49% 、 越南 46% 、 老撾 48% 、 斯里蘭卡 44% 、 孟加拉 37% 、 泰國 36% 。
一些主要國家和地區 :歐盟 20% 、 日本 24% 、 印度 26% 。
中國大陸的關稅是多少 :已實施的20%附加關稅基礎上 , 再增加34%的相互關稅 , 美國對中國商品的整體關稅達到54%, 將接近特朗普在2024年總統選舉承諾的60% 。
02
美國為什么祭起關稅戰
特朗普發起關稅戰的核心目標是 “ 美國優先 ” ( America First ) , 其主要出發點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1.貿易逆差加大 、 財政支出紅字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 , 2024年美國的商品和服務貿易逆差增加17% , 達到9184億美元 。
與中國 、 歐盟 、 墨西哥和越南的貿易逆差分別為2954億美元 、 2356億美元 、 1718億美元和1235億美元 。
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 ( CBO ) 的數據 ,2024財年美國聯邦預算赤字為1.8萬億美元 , 比上一財年增加了1380億美元 , 增幅為8% 。在2023財年 , 預算赤字為1.7萬億美元 , 占國內生產總值 ( GDP ) 的6.3% 。
聯邦債務不斷增加 。這引發了對財政可持續性的擔憂 , 特別是在利率上升和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 。
2. 贏得政治支持
特朗普的核心支持者主要來自美國 “ 鐵銹帶 ” ( Rust Belt ) 和農業州 , 這些地區受制造業衰退影響較大 。 通過關稅戰 , 他向選民展示自己在 “ 對抗中國 ” “ 保護美國就業 ” 方面的強硬立場 , 以贏得支持 。
3. 施壓貿易伙伴重新談判協議
特朗普認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 NAFTA ) 和世界貿易組織 ( WTO ) 的貿易規則對美國不利 。他通過加征關稅向加拿大 、 墨西哥 、 歐盟施壓 , 最終促成了美墨加協議 ( USMCA ) 取代NAFTA 。
03
對市場的影響以及一些個人觀點
1 、 個人覺得 ,所謂的美國制造業回流是個偽命題 , 也很難實現 , 這注定關稅戰是一片混戰 , 結局難料 。
美國沒有廉價勞動力的基礎 , 各種工會 、 法律和福利成本讓低毛利制造業回美國成本過高 , 印象中 , 美國一個卡車司機年薪都10幾萬美元以上 , 美國工人一般也不接受加班 , 什么樣的工業體系能支撐這樣的高成本呢 ?
2 、 關稅影響最大的行業和公司 。
全球化的科技企業受關稅影響最大, 特別是蘋果 、 英偉達 、 特斯拉等依賴海外供應鏈和市場的科技公司受沖擊 ,中國相關跨國供應鏈公司也受到很大影響 , 因為零部件和終端產品的關稅上升 。
對中國不少前期在海外建廠的企業來說 , 關稅超預期了 , 特別是東南亞高關稅 , 如果后面不做調整 , 去東南亞建廠沒有任何優勢了 , 并且制造效率還不如國內 。
半導體行業( 如英偉達 、 AMD 、 博通 ) 可能受到貿易戰影響 , 尤其是各國的報復性關稅或供應鏈中斷 。
提高進口汽車關稅 ( 尤其是針對歐洲和日本 ) , 可能會影響寶馬 、 奔馳等品牌 , 同時增加美國本土汽車制造商的成本 , 因為它們依賴全球供應鏈 。
關稅提高進口商品成本 ,使沃爾瑪 、 Costco等主要依賴進口商品的零售商利潤承壓 , 消費者也面臨更高價格 。
對東南亞高關稅 , 這些國家是服裝 、 紡織品 、 鞋類公司的全球供應商 , 耐克 、 lululemon等公司夜盤都出現大跌 。
由于制造業成本上升 ( 如波音等公司需要進口原材料和零部件 ) , 加上各國等國的報復性關稅可能影響海外訂單 ,航空業面臨一定壓力。
3 、 對各國股市的影響
短期市場波動加劇 , 資本厭惡不確定性 ,市場避險情緒上升 , 資金流入黃金 、 美債 、 美元等資產 , 而股市可能短期承壓 。
全球化企業 ( 如特斯拉 、 蘋果 ) 可能面臨長期挑戰, 一些依賴國際市場的公司 , 可能因關稅戰導致銷售下滑 ,而美股BIG7中大量都是全球化的公司 , 所以影響將是深遠的 , 這也不利于美股的修復 , 不少資金可能會考慮撤出美股 。
新興市場和A股短期承壓 , 特別是出口導向型行業 ( 如科技 、 機械 、 消費電子等 ) , 但如果中國推動 “ 國產替代 ” ,本土半導體 、 新能源 、 高端制造等行業可能受益 , 另外新興消費 、 醫藥等行業可能帶來結構性機會。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