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職場競爭有多殘酷!
985碩士畢業的華為程序員,被裁員后,居然干起環衛工!
“兄弟們,我開起了地獄級、史詩級難度的副本,我失業了,我現在的標簽是大齡、北漂、失業、程序員,屬于是debuff疊滿了……”
這是最近抖音上突然冒火的“愛哭的老張”,給自己目前處境的定義。
他原本拿著高薪,在華為做程序員,如今人到中年,不幸成為被裁的一員。
在經歷再就業失敗后,為了貼補家用,他選擇了月薪3000元的環衛工作。
現實中,還有很多像老張這樣高開低走的高學歷人群,都擠入了一線賽道。
這是市場篩選的結果,也正映射著當下環境的一種走向。
老張,典型的小鎮青年,十年寒窗,終于拿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碩士學位,走出小鎮,成功在北京落腳,成為華為的一名程序員。
完成地域遷徙,學歷晉級,老張覺得生活開始向好邁進。
但命運卻給老張當頭一棒,在合同到期的40天前,他被裁了。
聽到這個消息時,老張有一瞬,眼前一片漆黑,大腦直接宕機。回過神后,才明白,自己真的失業了。
活成“三明治”的中年人,最怕的就是失業。
每月5000元的房租,3000元的社保,還有一家老小的吃穿,只要一睜眼,老張就有種莫名的無力感。
中年危機,在此刻具象化了。
原以為靠著在大廠的工作經歷,老張能夠快速找到下一份工作解決燃眉之急。
但是在歷經一次次的面試失敗后,老張才知道現實有多殘酷,工作有多難找。
無奈下,他開始跟風,學習拍攝短視頻,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而這些經歷并未掀起軒然大波,仍舊改變不了拮據的生活現狀。
現實的殘酷、生活的壓力,最終,老張決定先找一份能糊口的工作緩解燃眉之急。
穿上橘紅色的環衛衣,他成了一名環衛工。
從此開始了697模式,即早上6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周7天,全年無休,比起996更辛苦。
每天早上6點老張到達小區垃 圾站,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首先他將每一份丟入垃 圾桶的扒拉開,看垃 圾是否符合分類的要求,如果有投錯的垃 圾,就要撿出來,丟入相應的垃 圾桶。
他必須保證在垃 圾車來之前,將所有垃 圾準確無誤的分好類。
忙碌完這些后,老張又投入到另一項工作中,清掃樓道衛生。
他負責五六棟樓,幾十個單元的衛生,每一層都要打掃的一塵不染。
就這樣一直干到11點,回家匆忙吃個飯,等到下午1點再次開啟忙碌狀態。
繼續清理未完成的樓道衛生,基本上每天下午3、4點老張就可以完成清掃工作。
接下來就可以休息一兩個小時。到了晚上6點,天微微黑的時候,老張又開始了垃 圾分類和傾倒。
這就是老張“重生為環衛工”的充實一天。
老張的命運軌跡讓多少人覺得惋惜,碩士畢業,最后淪為掃馬路的。
雖然工作沒有貴賤之分,但是老張的真實寫照,或許正折射著大環境下一部分人的縮影。
現實生活中,像老張這樣高學歷做體力工作的人,比比皆是。
小劉曾是武漢大學的機械系高材生,如今在環衛崗上已經干了4年了。
剛畢業那會兒,小劉跟其他人一樣,想著如何能夠應聘到高薪企業,甚至規劃好了自己的事業路線。
就這樣,一步步地面試、篩選,他順利進入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單位。
但是,工作一段時間后,小劉卻越來越迷茫,越來越焦慮,每天干不完的工作,加不完的班,老板交代的工作經常不能按時完成,而且隨著新進員工,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迫于壓力,小劉辭了職,回到老家,當起了環衛工人。
其實,這已經不算什么新鮮事了。
不久前,清華大學碩士佟潔瓊,進入山東藍翔技校學習烹飪,在網上也引起不小的轟動。
佟潔瓊本科在加拿大學的金融專業,回國考取了清華大學國際工程與項目管理碩士。
她在清華擔任著可持續發展推廣項目,并被邀請加入國際組織,成為氣候適應咨詢顧問。
比起普通大學畢業生,佟潔瓊已然走在了多數人的前端,妥妥的人生贏家。
但也未能逃過市場的篩選,去年機構重組,佟潔瓊成了被裁人員。
在無數質疑聲中,佟潔瓊選擇了做一名廚子。
她沒有給自己人生設限,而是朝著完全相反的方向,探索未知領域。
隨著經濟壓力的沖擊和市場環境的改變,現在能找到一份專業匹配的工作,變得越來越難。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有近7萬余人碩士畢業,干起了外賣員,有近三分之一的985、211畢業生都擠入了一線這個賽道。
曾經,文憑是跨越階層的一紙通行證。
985、211就是門面,再加上碩士學歷,那就妥妥地贏在了起跑線上,等不到畢業,就開始有各大外企、央企拋來橄欖枝。
如今,即便擁有這些身份,也未必就贏了。
近幾年市場環境的各種卷,市場上諸多研究生畢業后,還在為生計發愁,只能選擇向下兼容。
可是,隨著科技的不斷革新,向下兼容也變得越來越難。
這兩年人工智能突然崛起,越來越多的一線工作被機器人代替,如收銀員、滴滴司機、外賣小哥、快遞員、保潔員等。
這個時代變化的速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十年寒窗苦讀,最終卻被時代拋棄、被機器代替。
當“時代的一粒灰”落在我們普通人頭上,堪稱滅頂之災。
許多人走入人生的至暗時刻,甚至想不開,走向絕路。
但老張、小劉和佟潔瓊的故事告訴我們,生活的巨浪襲來,如果無法逆流而上,順勢而下,暫時的躺平也不錯。
如今,老張還在環衛工人的崗位上,踏踏實實地干著。
但他還開辟了一個新賽道,在短視頻平臺做博主,記錄自己從碼農化身環衛工,忙忙碌碌的一天。
未來,老張是繼續在環衛工人這個崗位繼續做下去,還是會重新找一份程序員的工作,或者還有機會成為網紅。
或許,他自己都不知道。
但面對生活的急轉彎,不等不靠,脫下孔乙己的長衫,塌下身子努力活著,老張就已經贏了許多人。
大環境不好的時候,能“茍住”的人,也是英雄。作為個體,我們只能在不穩定的命運中尋找最穩定的自我。
加油,每一個“老張”的未來,都能越來越好!
參考文章:
科學網《清華碩士畢業去學炒菜?當事人:人生不妨“顛”一點》
學海雜志《985、211畢業變環衛工,7萬碩士送外賣,3類高材生正在被社會淘汰》
寬窄財經《985碩士失業,轉行做環衛工人,早6晚9月薪3000》
作者:星苒之冉
編輯:柳葉叨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