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數字繆斯——2025音樂科技融創節”自3月13日啟幕以來,工作坊、創投分享會等板塊開展得如火如荼。清明小長假之際,融創節展演板塊首部作品——“未來詩·古箏與AI視聽音樂會”即將全球首演。同期,融創節展覽板塊推出的“時空榫卯——從北魏到未來數字影像與聲音交互展”將在上海音樂廳四樓樂∞空間正式亮相。
點擊播放視頻
古箏×AI,探索傳統東方美學
與數字技術的邊界
當千年古箏的泛音與AI的算法波頻共振,會是一場怎樣的特殊演出?4月4日至5日,藝術家組合“王萌+于淼”將在上海音樂廳B2音樂立方上演“未來詩——古箏 X AI 視聽音樂會”,帶來一場關于“人機共生”的詩意實驗。
音樂會分為三個非敘事篇章:從靜謐的電子氛圍到機械與人性的博弈,最終走向失控與重構。第一章AI生成的環境音景與古箏泛音交織,電子氛圍如深海暗涌;第二章在算法裂隙中的意外韻律,人機磨合粗糲美感;第三章19分鐘系統崩潰現場——鋼鐵音墻與琴弦震顫彼此滲透,算法崩壞處生長出新的節拍秩序,人機博弈終成一首未完成的交響詩。
“從一開始的演出策劃,到音樂和視覺的創作,都有用AI來輔助,我們希望能用這種方式與觀眾共同探討AI對于藝術創作的影響。”作為東方音樂創新領域勇于探索的實踐者,王萌和于淼希望通過對古老原聲樂器的獨特演奏與電子樂的深度對話,探討人性與數字世界之間的復雜關系。
王萌對AI抱著“又愛又恨”的態度,而于淼則在創作中找到了“平衡”,“我將AI看作是工具,譬如我如果在進行一個有各種大提琴、小提琴的大型創作,AI就可以更好地輔助我實現音樂上的想法。但其實音樂創作是非常感性的,這是AI無法取代的?!本拖袷谴舜我魳窌珹I的加入展現了古箏的多面性,給創作者帶來了更多的刺激和新鮮感,讓他們能更致力于打破傳統的表演藝術形式,將音樂的創意和靈感延伸至新媒體藝術領域,實現藝術表達的多樣化。
作為融創節展演板塊4臺作品之一,“未來詩”經4位在國際與國內具有影響力的行業專家、藝術家評委評選產生。作曲家杜韻評價:“音樂松弛、舒適、又很靈動。介于很多流派之間,視覺非常大氣,且融合很多視覺藝術的概念。做到了很好的跨界。兩位藝術家有很深的合作經驗,非?;パa?,F場肯定會效果很好。”
古建筑×AI,數字場域激活
五重時空建筑美學
4月4日,融創節展覽板塊推出的“時空榫卯——從北魏到未來數字影像與聲音交互展”將在音樂廳四樓樂∞正式亮相。
展覽以“建筑,是凝固的音樂”為軸,構建五重時空樂章:北魏年間的永寧寺塔、非遺工藝“螺鈿”與“電子版”中國山水畫、在AI技術下變幻的宋代建筑屋檐、巴洛克音樂與“觀音兜”的融合,以及基于藏地文化創造的未來世界的VR大空間體驗。
展覽所呈現的五部創意作品《通天塔》《螺鈿桃花源》《宋檐逸夢》《“巴洛克式”觀音兜?》《未明之境UNSEEN》,全部經由融創節全球征集遴選產生,通過數字音畫結合、AI交互裝置、VR沉浸式體驗等方式,在數字場域中激活東方傳統建筑美學。
據《洛陽伽藍記》記載,北魏年間的永寧寺塔高度約為“百丈”,甚是雄偉,可惜因為一場大火而消失。新媒體藝術家唐茂文通過聲音與視覺設計在某種程度上復原了這座塔,是對優秀中華文化的感懷。
《螺鈿桃花源》由新銳作曲家林之濤創作,是一件融合人工智能與中國傳統藝術的沉浸式互動裝置。林之濤介紹,作品以中國傳統工藝螺鈿漆器的幻彩美感和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為靈感,運用AI即時解析手勢的技術,讓觀眾通過實時互動生成獨一無二的水墨山水畫與原創音樂,從而創作出一片全新的精神上的“桃花源”。
跨媒體藝術家申佳君通過對宋代建筑美學與當代數字藝術融合的深度思考,創作了《宋檐逸夢》。他利用智能算法模擬光線在木制建筑中的折射軌跡,將斗拱飛檐的這種富有中國傳統建筑美學的結構轉化為具有很強的流動性的動態粒子,產生一種千年古建筑所代表的靜謐感與數字藝術的流動性的強烈對比感,是一部完全基于人工智能視覺技術的創新之作。
新媒體藝術家嵇鶴創作的《“巴洛克式”觀音兜?》通過數字影像、舞臺燈光和對巴洛克音樂的采樣與再編曲,將建筑藝術與音樂相融合,試圖揭示藝術與文化傳播背后的矛盾與變遷。
《未明之境UNSEEN》由新媒體藝術家孫藝洋、陳子瑩、羅拉共創。觀眾將戴上VR眼鏡扮演代表理性的機器人,踏入藝術家構建的一個超越理性認知的奇幻世界,感受理性意識與精神世界的碰撞與洗禮,體驗個體意識與萬物共生的深刻聯結。
展覽將展出至4月26日。
記者 / 劉藝
編輯 / 孫沖
圖片 / 凱迪拉克·上海音樂廳
視頻 / 周菲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