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圖查看詳情
馬塍路南起天目山路,北至文二路,全長約1370米,馬路兩邊,綠樹成蔭,曾被稱為“杭州最清涼的道路之一”。
馬塍路的“塍”,讀作chéng,指“稻田中的田埂”。
自去年10月起,馬塍路歷經多次提升改造,打造“詩詞大道”,恢復了熱鬧的“馬塍花市”,再塑“煙火馬塍”。
一條街巷,聚滿城煙火。
這個清明小長假,一起去逛逛“升級版”馬塍路——
去年以來,西溪街道進一步探索“煙火馬塍”共富一條街建設,不斷推進沿馬塍路周邊65個小區、112家商鋪和14家省市屬單位聯動共建、互融互通,讓街區興起來、旺起來、富起來,不僅引入了潮流元素、“米其林”美食,還推出了“馬塍花市”、商鋪聯盟等品牌活動,為老街區注入了新活力。
歡迎大家多來逛逛這個兼具“煙火與活力”的街區,也歡迎大家為街區建設提提建議。
再現“十里馬塍花似海”
“吳越養馬,南宋觀花”。
馬塍路因錢镠曾蓄馬于此而得名,“蓄馬多時,達3萬匹,蹄聲如雷”。
南宋時期,馬塍路成了杭州著名的花市。“舊聞城北有馬塍,聚花成錦常留春”,宋代詩人趙汝譡曾這樣描繪馬塍路的盛景。彼時,花農們提籃推車,帶著各色花卉入城,挑擔叫賣,“十里馬塍花似海”。
歷史上,許多文化名人都在馬塍路上住過,例如李清照、姜夔、葉適等,都曾寫過記錄“馬塍花市”的詩句。葉適有詩云:“馬塍東西花十里,錦云繡霧參差起。”
去年3月,文三路與馬塍路交叉口西南角的小廣場上,馬塍花市首次亮相,由西溪街道文天社區的商鋪聯盟牽頭籌辦,將“滿園春色”搬到了居民“家門口”,吸引了一大批市民和游客,甚至有人拎著花籃過來買花。
自那以后,馬塍路上每個月都會舉辦主題花市。今年4月中旬,馬塍花市將如期而至。
杭州最有煙火氣的街區之一
要了解一座城市,就要到這座城市最有煙火氣的地方去。
杭州有許多這樣的地方,比如,南宋御街、小河直街、大馬弄、河坊街等。而處于杭州市中心的馬塍路,也以悠久的歷史文化與鮮活的生活氣息,成為杭州最有煙火氣的街區之一。
千米馬塍路,有水果、面館、鮮花、超市等112家商鋪。你知道嗎?外婆家的第一家門店就是在馬塍路上誕生的。
從北往南,馬塍路的“煙火氣”就從沿街的商鋪里彌漫開來。
每天一大早,“網紅”店王氏燒餅門口,總會飄來燒餅油條的香味,早起趕來買早點的居民總能排起長隊。
馬塍路8號小區隔壁,何師傅開了一家老裁縫店,是周邊居民改制、干洗、織補衣服的好去處。“天冷了才是生意最好的時候呢,大家都會把大衣、外套、棉襖拿來補。”何師傅說。
1995年,何師傅從父親手中接下了這間鋪子,當年,他才15歲,如今,他已經快50歲了。
再往南走,一家名叫“無聲發藝”的小店,因為收費便宜和技術不錯,擁有不少回頭客。
店里很安靜,理發師老板沈國權是一位聾啞人。來店里理發,在門口的機器上點單、下單即可,老少快剪(不含洗頭),只要10元。
“無聲發藝”隔壁是一家烘焙坊和一家盲人推拿店,店員大都是聽障人士或視障人士。馬塍花市恢復后,這幾家小店也都加入了社區商鋪聯盟,經常參與馬塍花市,免費為轄區老人、新就業群體提供服務。
有人說,馬塍路的煙火氣,不止是燒餅油條的香氣或花市的熱鬧,還有這座城市互幫互助的包容。
馬塍路打卡攻略
清明小長假,不妨好好逛逛馬塍路。
清晨
早起去“泮芳春”吃一份煎餃,皮薄底脆,可以搭配一碗小餛飩。隔壁“新豐小吃”的蝦肉小籠也不錯。或者去“王氏燒餅”點上一份蔥油餅配無礬油條,再來一杯甜豆漿。
填飽肚子后,踱步至馬塍路小廣場,逛逛花市。
中午
“兵哥包子鋪”的全麥包子、“梅小食”的永康肉麥餅、“點就燴”的雞蛋餅,還有溫州糯米飯,都值得一試。
吃過午飯,沿路而行,看看壁畫上的“馬塍故事”,小廣場上的“馬鞍墩”,讓人遙想“錢王養馬史”。
拐入武林巷,可以打卡“煙火馬塍”墻繪。隱藏在小區間的三兩家社區咖啡館,也值得進去坐一坐。
傍晚
落日低垂,可以去杭州首家“外婆家”嘗嘗老底子杭幫菜。開了20多年的東陽餐館也不錯。
如果有理發的需要,可以去“無聲發藝”,試試“老師傅”沈國權的手藝。
晚上
入夜后,馬塍路上的燈帶亮起詩詞,可以打卡杭州市中心獨有的“詩詞大道”。
夢回馬塍,詩在枝頭。行走其間,仿佛在與古人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林建安
編輯 陳筱妍
審核 張倩 王晨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