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1945年美軍在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一顆原子彈后沒多久,廣島和長崎都下了一場“黑雨”嗎?到底核彈爆炸之后會不會導致下雨,還是廣島和長崎在核彈炸完沒多久后都“恰巧”有一片云飄過來呢?
7月29日,日本廣島地方法院裁定,廣島縣與廣島市政府須提供“黑雨”受害者“被爆者健康記錄冊”(編注:日文的“被爆者”專指受到原子彈爆炸波及的受害者)。這是1945年美軍在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一顆原子彈以來,日本首次就“黑雨”進行司法判決。
同時,本次判決結果形同承認在日本政府官方劃定的“黑雨”區域外的住民,也是核彈受害者(被爆者),修改了日本政府至今以來對核彈受害者(被爆者)的認定標準。究竟“黑雨”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黑雨”?
日文中的“黑雨”專指美軍在廣島和長崎分別投下一顆原子彈后,混合了核彈爆炸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及灰燼,乘著爆炸產生的上升氣流沖上天際后,在核彈爆炸后不久形成黑色大雨落在核彈爆炸地點及其周邊。
從廣島縣高須地區的民宅墻上遺留下來的“黑雨”遺跡分析研判,當時的“黑雨”混合了碳、硅、鐵,以及核彈彈藥主成分的鈾礦。
只存在于日語中的詞匯——“黑雨”
由于日本至今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被核武攻擊過的國家,核彈爆炸后對環境或人體的影響等相關研究只有日本這一個例子,使得日文當中有許多核彈爆炸的相關單字并沒有辦法找到對應的翻譯,“黑雨”和“被爆(者)”就是其中幾個例子。
在日本“黑雨”一詞之所以廣為人知,文學作品也幫了一把。1965年,井伏鱒二以廣島核彈爆炸為題,在《新潮》連載原題為《侄の結婚》的小說,連載到一半便將小說題目改為《黑い雨》,之后這部小說在1989年由今村昌平拍成同名電影《黑い雨》。
目前在網上上搜索的結果,“黑雨”的英譯多半直譯翻作“black rain”,而這個“black rain”的用法常見于日本媒體的英文版新聞網站,或是英文寫成的日本學術論文。不論如何,日文的“黑い雨”或英文的“black rain”都是專指廣島和長崎在核彈爆炸后下的那一場“黑雨”。若是其他情況(例如:核武試爆)后出現的雨,英文上多半使用“radioactive fallout”或“rainout”一詞。
核彈爆炸會導致下雨?
事實上,除了廣島和長崎遭受核彈攻擊后的那場“黑雨”,也有人留意到冷戰期間蘇美列強進行核武試爆后好像更容易下雨的現象,但“核彈爆炸是否會導致下雨”的命題,仍需要更多研究佐證。
2020年5月,英國雷丁大學大氣物理學家哈里森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的研究指出,在核武試爆頻繁地1962-64年間,位在北蘇格蘭的氣象站測到的數據顯示,當時的云層中比一般情況出現更多云層帶電的現象,肉眼就可以看出云層比一般情況來得要厚,當地降雨時的雨滴平常多了24%的電荷。
哈里森認為,雖然當時最常進行核武試爆的地點應為美國內華達沙漠、北極或太平洋的小島,這些地點距離蘇格蘭很遙遠,但核武試爆后的放射性物質可以讓空氣中的粒子游離,而這些帶電粒子可以進而在云層中擴散開來。
然而,這份研究其實并不能證明核武爆炸就會導致降雨,而且這份研究的目的也不是要揭開這個謎題,而是作為自然界非雷雨云的電荷研究。
保守來說,廣島和長崎的“黑雨”應該可以算是核爆的輻射塵和放射性落塵進化版,正因為廣島和長崎至今仍是唯一一個被投下原子彈的地方,再加上廣島和長崎被美軍投下原子彈后沒多久后,剛好都有降雨記錄,因而讓廣島和長崎的“黑雨”成為了世界上獨一無二、至今仍是各種謎團的現象。
廣島的“黑雨”范圍有多大?
回到這次的廣島“黑雨”訴訟,這次訴訟的重點在于當時“黑雨”降雨范圍有多大。
日本政府在1976年根據廣島管區氣象臺1945年的調查,將廣島市長軸約29公里、短軸約15公里的橢圓形范圍劃為“黑雨”區域。這個“黑雨”區域又可以分為雨勢最大的“大雨地區”(長軸約19公里、短軸約11公里的橢圓形范圍),及雨勢稍小的“小雨地區”。
然而,日本前氣象廳氣象研究所研究室長的增田善信,在1988年發表了新的調查結果,認為當時實際在廣島落下“黑雨”的范圍應比目前中央界定的“黑雨”區域還要大4倍。廣島市也在2010年新發表的調查報告書指出,實際上的“黑雨”范圍應為目前界定的“黑雨”區域大6倍。
是不是“大雨地區”,受害者救助內容差很多
根據《被爆者援助法》,在核彈爆炸當時人在距離爆炸地點5公里內的群眾即為“被爆者”。只要符合這個資格即可領有“被爆者健康記錄冊”,享有就醫原則免費及定期健診等福利。
雖然“大雨地區”并不在核彈爆炸地點5公里內,日本政府將“大雨地區”指定為“特例區域”。只要是核彈爆炸當時,在“大雨地區”淋到“黑雨”的群眾,能定期參加免費健康檢查,一旦健康檢查時被驗出癌癥、心血管疾病等11類疾病的話,即可領取“被爆者健康記錄冊”,今后原則上都能免費就醫。
這次84名原告團,是住在現廣島市佐伯區與安蕓太田町年紀介在75-96歲的居民及其后代。他們在廣島被投下原子彈當時,人住在“小雨地區”或法定的“黑雨”之外的區域。但正因為不在法定的“大雨地區”范圍內,所以就算罹患癌癥、心血管疾病等11類疾病,也不能領到“被爆者健康記錄冊”。
原告主張,他們在核彈爆炸后真的有淋到“黑雨”,在后續的調查中也指出當時實際上的“黑雨”降雨范圍應比1976年日本中央政府劃分的“大雨地區”和“小雨地區”來得廣,所以希望至少能比照“大雨地區”,一旦確診癌癥、心血管疾病等11類疾病,就可以領取“被爆者健康記錄冊”。
問題出在日本政策不給認定
事實上在這次訴訟前,廣島縣和廣島市就曾和中央政府表示,希望可以依據最新調查結果擴大“黑雨”降雨范圍,不要再細分“大雨地區”或“小雨地區”,只要是有淋到“黑雨”的群眾罹患11類疾病,就可以領取“被爆者健康記錄冊”。但日本政府認為,廣島縣和廣島市最新的調查報告是依據當時群眾的口述資料為依據,缺乏科學根據為由,拒絕廣島縣和廣島市的請求。
于是乎,這一次的原告團逼不得已才會在5年前向廣島縣和廣島市提起訴訟,主張自己符合《被爆者援助法》規范的“第3類被爆者,廣島縣和廣島市拒絕受理他們的“被爆者健康記錄冊”申請已經違反《被爆者救助法》保障的權利,作為最終手段。
當時根本沒空調查,應采信當事人證詞
日本廣島地方法院的高島義行法官認為,核彈爆炸后一片混亂,在搜集“黑雨”資料上有一定的困難,當事人說自己淋到“黑雨”的證詞值得采信,雖然仍無法確定“黑雨”或核彈爆炸和特定疾病間的關系,但只要確診那11類疾病,就算當事人當時人不在“大雨區域”內,也應該視為“被爆者”。
由于廣島縣和廣島市打從一開始就曾希望日本政府可以擴大適用范圍,所以當這次判決出爐后,廣島縣與廣島市政府都表示不會上訴。今后,代表日本政府的厚生勞動省將與廣島縣政府、廣島市政府討論后續發放“被爆者健康記錄冊”相關事宜。
長崎現在也在打訴訟
另一方面,除了廣島之外,目前長崎縣也有關于擴大“被爆者健康手帳”申請范圍的訴訟正在進行中。
不同于廣島的爭點,長崎的原告團并不是就“黑雨”降雨范圍進行討論,而是希望將現行日本政府劃分的從核彈爆炸地點為中心,南北長12公里、東西寬7公里的范圍,改為核彈爆炸地點為中心半徑12公里內,如果罹患特定疾病都應符合“被爆者健康記錄冊”的申請資格。
長崎原告團的訴訟自2007年提告以來,分別在2017年(第一次)、2019年(第二次)最高法院宣告敗訴,目前有28人再度向長崎地方法院提告。這次廣島地方法院的判決結果,也許有機會影響長崎地方法院重審的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