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被問:“這復(fù)古小摩托是啥?怪好看的!”——它叫本田Cross Cub,江湖人稱“越野幼獸”。圓眼LED燈、鋼制擋泥板,配上跨界風(fēng),城里遛彎野地撒歡兩不誤。小姐姐們愛它萌中帶颯,而我這個老機車黨,卻在它身上看到了另一個影子:30年前的嘉陵摩托。
一、幼獸爆火,復(fù)古潮背后是集體記憶
新大洲本田投產(chǎn)的幼獸,價格1.3萬到1.4萬元,油耗低到百公里1升多,四速循環(huán)檔不用捏離合,對新手友好得很。但真正讓它出圈的,是那股子“舊味道”——硬朗線條、機械感儀表、甚至聯(lián)名熊本熊的迷彩座椅,像極了80年代風(fēng)靡全國的嘉陵CJ50。
年輕人可能不知道,但70、80后一眼破防。當(dāng)年嘉陵CJ50,方頭方腦的鐵皮車身,“突突突”的發(fā)動機聲,是改開初期“萬元戶”的標(biāo)配。我爸那輛嘉陵,后座載過全家五口人,車筐里塞過菜、扛過煤,甚至接親時綁過大紅花。一輛摩托,撐起一個家的生計與體面。
二、嘉陵摩托:從洋務(wù)運動血脈到國民神車
說來,嘉陵的歷史比我們想的更厚重。它的前身可追溯到洋務(wù)運動——1875年,李鴻章創(chuàng)辦江南制造局,造槍炮、學(xué)技術(shù),埋下中國工業(yè)的火種。百年后,嘉陵接過這火把,在80年代引進(jìn)本田技術(shù),造出CJ50,讓摩托車從“軍工廠專屬”變成“國民交通工具”。
那時中國剛開放,摩托是“速度與自由”的象征。嘉陵CJ50售價不到3000元,卻是普通家庭幾年的積蓄。即便如此,大街小巷仍被它的身影填滿。一輛嘉陵,承載著人們對現(xiàn)代化的全部想象。
三、40年摩托史,照見中國崛起
從嘉陵到本田幼獸,變的是技術(shù):當(dāng)年CJ50百公里油耗2升,如今Cross Cub干到1升;機械表盤換成了液晶屏,腳踏啟動升級為電噴+ABS。不變的,是摩托代表的務(wù)實與浪漫。
而中國摩托產(chǎn)業(yè),也從“仿制本田”到“反銷全球”。去年,中國摩托車出口量破1000萬輛,碾壓日本成世界第一。嘉陵雖已式微,但力帆、春風(fēng)、錢江們正帶著電動摩托、公升級ADV,在國際賽場和歐美街頭刷足存在感。一輛車,從追趕者到領(lǐng)跑者,背后是40年國運的狂飆。
結(jié)語:摩托不老,只是換了種方式陪我們成長
如今騎上Cross Cub,我總會想起小時候坐在嘉陵后座,攥著父親衣角的日子。那時覺得摩托是“遠(yuǎn)方”,現(xiàn)在明白,它更是“來路”——從洋務(wù)運動的自強夢,到改開后的奮斗史,再到今天的文化自信,兩個輪子滾過的,何止是路,更是一個民族的突圍與超越。
所以啊,年輕人們,若你愛上幼獸的復(fù)古范兒,不妨問問父輩:“當(dāng)年,你們是不是也有一輛‘嘉陵夢’?”
(本文標(biāo)注插圖均為示意,歷史圖片請讀者腦補情懷濾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