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完成《昆侖約定》,人生才沒有遺憾!這是我對昆侖的約定,我寫下了戍邊戰士們經歷過的生死考驗,他們征衣的胸襟里有個人情愫,更有軍人責任。”畢淑敏對記者談到她的長篇新作《昆侖約定》時說。近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的《昆侖約定》是畢淑敏的第6部長篇,這是她融匯自己最重要的人生經歷,精心創作的65萬字長卷。“我終于完成了對一座山的承諾。我都七十多歲了,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我把那些珍貴的、刻骨銘心的、必須述說的回憶,交給了這部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小說。”畢淑敏在新書發布會上誠摯相告,她從創作過程、軍人使命、青春奉獻等多角度,與作家梁曉聲、評論家施戰軍等嘉賓展開對談,打動著現場與線上的讀者和聽眾。
《昆侖約定》以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高原戍邊為背景,塑造了一批不畏艱苦、個性鮮明、保家衛國、敢于犧牲的軍人群象。高海拔戰區空氣稀薄、物資匱乏、醫療條件簡陋,戍邊戰士們直面種種挑戰,用血肉之軀筑起生命的防線。畢淑敏以親身經歷為底色,將時代風云與個人命運緊密相連,展現了戍邊戰士理想主義的生命情懷。在昆侖之巔,他們以年輕生命丈量信仰的高度,以青春熱血捍衛祖國的疆域。作家梁曉聲認為,《昆侖約定》是作家傾注深厚感情的作品,是一部在長篇小說題材上填補空白的作品,畢淑敏以親歷性的生命體驗書寫親密戰友的生,敬愛之人的死,這部反映高原戰區年輕戰士生活的長篇小說,對當代文學軍旅題材創作有著特別貢獻。
繪成長卷:四次住院、三次急診
十六歲那年,畢淑敏懷著滿腔熱血,從首都北京奔赴西藏阿里邊區當兵。她心懷理想主義迎面相遇的是祖國的遼闊疆土,還有高原的嚴寒缺氧……她與年輕的戰友們一起,不畏艱苦的生活、簡陋的醫療條件,以青春熱血守護祖國邊疆。從那時起,“昆侖約定”中的故事便開始了,她為什么選擇在70歲時才開始創作這部小說?
長篇小說的創作需要作家充沛的情感、旺盛的精力與寫作技巧,創作《昆侖約定》是畢淑敏埋在心里幾十年的種子,也是她對巍巍昆侖許下的承諾。畢淑敏對記者表示,“為什么我中青年時沒有寫,是擔心自己寫得不夠好,技藝不夠,不能將那些內心的震顫,深厚的感情表達清楚。我想盡可能延后至人生暮年,有更從容的心態,來認識往日經歷,更成熟的技藝來完成小說。歲月不饒人,步入70歲時,我選擇開始創作。寫長篇有點像跑馬拉松,路程很長,且不可松懈,如果再推遲,我擔心自己精力不濟,寫不完了。”
《昆侖約定》回溯半個多世紀前的高原戰區歷史,畢淑敏敘寫的是自己親歷的真實生活,刻骨銘心的情感,從生活積累、小說素材來說都很豐富,很扎實,這對于成熟的作家來說是不是可以駕輕就熟?
然而,這部小說的創作過程非同尋常,當畢淑敏寫完《昆侖約定》初稿的最后一句,感覺身體極度不適,只得星夜趕往醫院急診。診斷結果是病情嚴重,需要住院治療。畢淑敏表示:“我當兵的時候是最高等級的身體素質,所以才把我分到西藏去,這么多年我幾乎沒住過醫院,但是這部長篇的寫作和修改過程中,我一共住了四次醫院、三次急診,醫生甚至報了病重,但是我真的不害怕,最重要的是,我的《昆侖約定》第一稿完成了。”
生死考驗:軍人使命、戰友情深
《昆侖約定》塑造了在雪域高原守衛邊疆的官兵群像,特別吸引讀者關注的是個性鮮明呼之欲出的青年軍人形象。郭換金、景自連、楚直、潘容、麥青青……他們的青春在高寒缺氧中綻放,他們的意志在艱苦危險中磨練,他們心懷神圣的使命,在守衛祖國疆域中奉獻著青春力量,他們有著豐富的情感,在戰友情深中也憧憬著純美愛情,于是使命與感情的交織也是他們面臨的真實挑戰。
“高原上的每一次出發,都生死未卜。”“軍人的愛,一經說出,便是泰山壓頂。天崩地裂后,絕不可能云淡風輕回到原點。”危險并不遙遠,犧牲不是傳說,畢淑敏以沉穩有力的筆觸展現了年輕的戰士們在“世界第三極”的嚴酷環境中,在守衛國界的生死瞬間,勇于奉獻的家國情懷。畢淑敏在推進小說情節,展開故事脈絡中,有著醫學的理性與冷靜,文學的敏銳與溫暖,她塑造人物時,貼近青年戰士豐富的精神世界,他們恪守軍人的使命,克制個人的情感,她從展露他們內心的波瀾中,細致描畫出人物的成長曲線。他們有著不負使命的“英雄主義”的堅定,也有青春成長中對自我的探索,他們不是頭戴光環的超人,而是有血有肉有的年輕人。女衛生兵郭換金與景自連之間跨越生死的愛,郭換金與楚直、潘容等戰友間經受各種考驗的深情,吸引著當代讀者的心靈對話。
《昆侖約定》的情節黏性強,人物群像描寫和深層意蘊處理出色。評論家施戰軍分享了他的閱讀體驗,“人文社希望我對小說提出修改建議,我開始閱讀《昆侖約定》的時候,帶著評論的專業眼光,后來讀著讀著,我整個人全被帶進這部小說,情緒、情感、心跳都跟著小說的節奏走。” 畢淑敏以平穩有力的語言講述激動人心的故事,戰士們懷著理想主義守護邊疆盡情奉獻,這是一部戍邊軍人壯麗青春的回憶錄。
如何讓戍邊戰士的理想情懷、青春憧憬跨越時代和歲月,直抵當代讀者的心靈?畢淑敏的回答是以藝術的真實寫出人性的深度,寫出在各種考驗下,軍人的使命與情感,展露溫暖、豐富的人性。她在城市的中心處,按下靜音鍵,住進了養老公寓,讓自己化成“隱身草”,只存書寫昆侖往事的決心,軍人與神圣使命不變的約定:以青春的生命保家衛國,守護萬家燈火。他們為了使命,不惜犧牲個人的愛情,有的獻出了年輕的生命。畢淑敏說:“我在小說的書寫中,重新潛入十六歲半的心靈,尋覓溫暖與光明。我的工具是我的體驗、我的記憶、我的大腦、我的手指,我的心肝脾肺腎……”終于記憶中的往日故人,在她的書寫中慢慢地鮮活起來,“在雪域高原野外露營時,戰士們絕不脫下征衣,不顧死亡威脅,隨時準備一躍而起,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投入戰斗……我把記憶匯總成述說。那些字句氤氳凜冽雪氣,激勵我向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