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世版晉惠帝:怎不嘗肉食糜?
趙露思團隊此番推出的《小小的勇氣》,對外宣稱是一檔公益屬性的慢綜藝,可實際上更像是一場經過巧妙包裝的明星形象塑造工程。其打著的旗號看似十分崇高,然而這種所謂的公益綜藝對于明星商業價值的提升作用,絕非那微薄的片酬所能相提并論。不妨仔細想一想,一條熱搜所帶來的流量價值,說不定比拍攝好幾部影視作品還要可觀呢。
節目組宣稱要借助趙露思的康復心路歷程以及山區探訪之行來弘揚正能量,可實際呈現出的卻是明星與弱勢群體間權力的極度失衡。鏡頭全程聚焦于趙露思身著藏服翩翩起舞、進行日記式獨白等所謂的治愈場景,而當地村民真實的生活境況,卻淪為了烘托明星的背景元素。這哪里是在做公益,分明就是組織了一場苦難觀光活動。
趙露思在節目中的表現,恰似當代的晉惠帝。當得知山區孩子沒有藝術照可拍時,她展現出的并非楊絳所提及的幸運者對不幸者的那種愧怍之情,而是一種高高在上的憐憫姿態。
目睹老人的精湛手藝面臨無人傳承的困境,她本應生出一種如魯迅筆下那種“我有做裁判的資格”的擔當意識吧?然而她非但沒有,反倒指責老人太過自私。當遇到山區父母因條件限制無法支持孩子學習藝術時,她僅僅輕飄飄地說了句孩子很有天賦,此后便再無任何實質性的幫扶行動。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她吐出這番言辭之際,徹底暴露出特權階層的認知黑洞。在現實世界中,普通人正為生計疲于奔命,為高昂的醫藥費憂心忡忡。而拐杖,這樣一種在平凡生活里司空見慣的輔助器具,竟能成為某些人的新奇發現。如此巨大的認知鴻溝,實在是荒謬得令人忍俊不禁。
究竟是公益,還是公議?
我實在感到納悶,趙露思及其整個團隊,難道真的不清楚上節目是要做公益這件事嗎?不妨瞧瞧其他明星都是怎樣踐行公益的。
在胡歌參與的《一路前行》中,他與團隊以實際行動投身垃圾清理工作,放下明星身份,化身為平凡的志愿者。袁立十年如一日,執著地深入礦區,真心實意地幫扶塵肺病患者,堅決拒絕把救助對象當作自我宣傳的工具。韓紅團隊始終秉持公益初心,堅持每月公示善款的流向,做到公開透明。
再看趙露思這一端,熱搜詞條滿眼皆是#趙露思素顏#、#趙露思落淚#、#趙露思勇敢#等。而山區兒童實實在在的需求呢?早就被擠到話題的邊緣地帶。更為荒誕的是,節目所發起的#勇氣故事#打卡活動,既未與山區構建起實質性的關聯,也未能為山區帶來切實的幫助,到頭來僅僅淪為了一場充斥著自我感動的網絡狂歡。
或許趙露思團隊到現在都還在困惑,為何同樣投身公益事業,胡歌與韓紅收獲的是滿滿的贊譽,未被網友質疑作秀,而趙露思這邊卻是罵聲一片。原因其實并不復雜,本質區別就在于,前者將鏡頭的焦點對準那些亟待援助之人,而后者則把鏡頭緊緊聚焦于自身。
在娛樂圈里,類似的認知失調現象并不鮮見。就在今年一月,“趙露思抑郁癥軀體化”登上了熱搜榜單。然而令人唏噓的是,大眾關注和熱議的并非病癥本身的嚴重程度,而是與之相關的八卦傳聞。
二月,她與遭受家暴的當事人小倩互動,然而登上熱搜的卻是她自己,家暴議題反倒被邊緣化;三月,趙露思以零片酬且素顏的狀態參與公益綜藝錄制,可大眾關注的焦點仍是她的種種表現……諸如此類將他人的不幸當作自我營銷手段的做法,觀眾早已心生厭倦。
借苦難大肆炒作搞經濟算計,公益竟淪為了贖罪的憑證
在這類現象的背后,實則是一場叫人反胃的苦難經濟學盛宴。從《變形記》所呈現的城鄉二元對立,到曾火爆一時的短片《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均是以他人的苦難為“藥方”,治愈自身的焦慮,卻將農村養老、殘障保障等一系列系統性問題給掩蓋了。
從趙露思的自我救贖真人秀來看,公共議題正被悄然異化為流量至上的生意。制作方熟練掌握著所謂的財富秘訣,卻對切實解決實際問題毫無熱忱。
更令人感到驚悚的是,這類節目的價值觀簡直荒謬至極。明星在貧困地區走馬觀花般地轉上一圈,擠出幾滴眼淚,竟就宣稱公益完成了?當地民眾所面臨的艱難困苦,僅僅淪為了烘托明星所謂成長的陪襯。當攝制組撤離之后,山區孩子們的生活依舊如故,沒有絲毫改變,然而趙露思的微博卻能新增百萬粉絲。呵呵,這究竟算哪門子的公益?
趙露思的團隊或許認為,以0片酬出演便是最大的誠意體現。然而,公益絕非明星用以洗白自身的途徑,更不是特權階層的贖罪憑證。李雪健老師在出演《焦裕祿》并獲獎后,曾發表過一番深刻的言論。
可如今的情形卻是,山區民眾飽嘗了艱辛困苦,而趙露思收獲了熱搜與流量。
在抖音平臺上,時常能刷到一些普通素人博主的助農短視頻。他們沒有閃耀的明星光環加持,鏡頭呈現的語言質樸且直白,然而卻憑借著自身的努力,扎扎實實地助力農民售出了原本滯銷的農產品,有效改善了眾多農戶的生活狀況。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超一線流量女明星趙露思的團隊不惜投入大量資金打造《小小的勇氣》,但這部作品除了為明星樹立特定人設之外,究竟帶來了哪些切實的實際價值呢?
公益的恰當開啟模式
公益的內核在于持續的關愛與切實的助力。明星投身公益的正確姿態,應是擔當記錄者角色,而非自命為救世主。以平等的視角,給予弱勢群體訴說自身經歷的空間,構建起長久穩固且行之有效的幫扶體系。而不是進行這般淺嘗輒止的表面功夫,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連這表面的作秀都做得漏洞百出。
當鏡頭聚焦于山區兒童時,我們不需要趙露思式自我陶醉的淚水,而是切切實實需要能讓孩子們的心聲得以傾聽、困境得以扭轉的行動力。恰似“北海流浪記”所拍攝的敘利亞教授爺爺,在視頻引發廣泛關注后,老人一家的生活切實得到了改善——這,才是公益應有的厚重價值與深遠意義。
倘若趙露思團隊真心想要投身公益事業,不妨暫且放下明星光環,仔細研讀初中語文課本中的《老王》與《一件小事》及其閱讀理解。懂得以平等的姿態去關注他人的困苦,遠比在熱搜上營造聲勢要有價值得多。畢竟,有誰會把真正的心里話都寫在日記里呢?倘若全都訴諸筆端,那還能稱作心底的隱秘思緒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