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地理中,關于林芝桃花的考點通常結合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以下從多個角度梳理相關知識點,幫助考生系統掌握。
一、林芝桃花的地理背景
1. 地理位置
(1)林芝位于西藏自治區東南部,雅魯藏布江中下游河谷地帶,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和橫斷山脈的交匯處。
(2)緯度較低(約北緯29°-30°),平均海拔約3000米,是西藏海拔相對較低、氣候較溫暖的區域,被稱為“西藏江南”。
2. 氣候條件
(1)溫暖濕潤:受印度洋暖濕氣流(西南季風)影響,沿雅魯藏布江峽谷深入,帶來充足降水(年降水量約600-1000毫米),冬季無嚴寒,春季升溫快。
(2)晝夜溫差大:高原輻射強,白天升溫快,夜晚降溫明顯,利于桃花養分積累。
3. 地形與土壤
(1)河谷地形:雅魯藏布江谷地地勢較平坦,土壤肥沃(沖積土),排水良好。
(2)垂直地帶性:山地垂直高差大,不同海拔的桃花花期錯開,延長觀賞時間。
二、林芝桃花的自然地理特征
1. 物候現象
(1)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早于內陸同緯度地區(因冬季溫暖、春季氣溫回升快)。
(2)品種特性:以野生“光核桃”為主,耐寒、適應高海拔環境,樹齡可達數百年。
2. 生態意義
(1)桃花林是當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
(2)野生桃樹具有保持水土、調節小氣候的功能。
三、人文地理與區域發展
1. 旅游業的影響
(1 )桃花節:每年春季舉辦的林芝桃花文化旅游節,吸引大量游客,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2)區位優勢:結合雪山(南迦巴瓦峰)、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藏族文化等資源,形成特色旅游品牌。
2. 可持續發展挑戰
(1 )環境壓力:游客增多可能帶來垃圾污染、植被破壞等問題。
(2)保護措施:限制過度開發,推廣生態旅游,加強環境教育。
四、高考常見命題方向
1. 分析林芝桃花花期較早的自然原因
答題要點:緯度較低+河谷地形保暖+西南季風增溫增濕+晝夜溫差大。
2. 評價林芝發展桃花旅游業的區位條件
(1)優勢:獨特自然景觀、民族文化、政策支持、交通改善(如拉林鐵路)。
(2)劣勢:生態脆弱、基礎設施待完善、旅游季節性強。
3. 解釋“垂直地帶性”對桃花景觀的影響
不同海拔高度的氣溫差異導致桃花依次開放,形成“立體花海”景觀。
4. 全球變暖對林芝桃花的可能影響
花期提前或延長;極端天氣(如倒春寒)可能導致減產;生態系統適應性變化。
五、典型例題解析
1.例題:簡述林芝桃花能夠形成大規模野生分布的有利自然條件。
2.答案思路
(1) 氣候:溫暖濕潤,水熱條件適宜;
(2)地形:河谷地勢平坦,土壤肥沃;
(3)生態環境:人類活動干擾少,野生桃樹自然繁殖;
(4)災害少:海拔較高,病蟲害較少。
六、拓展延伸
1.對比分析:林芝桃花與江南桃花的差異(如海拔、氣候類型、品種等)。
2.地理實踐:設計一條以“林芝桃花”為主題的地理研學路線,涵蓋自然與人文觀察點。
掌握以上內容,考生可從自然地理成因、人文影響及可持續發展等角度全面應對高考相關題目,同時注意結合圖文材料進行綜合分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