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美國開始對世界多國實施新的關稅政策,對中國的實際關稅稅率高達54%,影響包括3D打印在內的眾多行業。
3D打印技術參考根據海關數據,2023年中國出口美國的3D打印機數量約為134萬臺,價值22.5億人民幣;2024年中國出口美國的3D打印機數量約為138萬臺,占據中國總出口數量的36%,價值約30.5億人民幣。而若將材料和其他零件包含在內,總價值則分別是25.7億和35.7億人民幣,增長幅度達38.9%。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中國對美出口3D打印相關產品的數量和總價值均增長快速。中國作為全球消費級3D打印機和工業級3D打印機的最大生產國,美國市場占中國廠商的約三分之一營收。關稅政策將使中國出口到美國的3D打印機價格競爭力大幅削弱,部分廠商的美國市場收入占比超過60%,關稅提高帶來巨大沖擊。
而實際上,美國市面的大多數3D打印機來自中國。因此美國市場未來進口自中國的3D打印產品將不得不增加54%的關稅,這些額外成本可能會直接轉嫁給最終客戶或部分由制造商吸收,零售價格可能會上漲。
有大量中國3D打印企業參加美國RAPID+TCT 2025
除了3D打印機,零部件也受到影響。這些零部件包括步進電機、皮帶、軸承和電源裝置——換句話說,幾乎所有DIY套件或自建項目所需的零部件都受到影響。對于社區用戶來說,新的進口規則最重要的意義在于:進入成本更高,DIY項目規劃工作量更大,硬件和材料價格走勢也存在新的不確定性。
此外,耗材也會變得更貴:雖然在美國生產的PLA產品不受影響,但這不適用于在中國生產并隨后進口的Polymaker等品牌。
關稅保護措施能否長期促進美國生產仍是一個疑問。盡管打印機制造或線材生產可能會回流美國,但對于許多公司來說,鑒于前景不明朗,在新的地點投資風險太大。如果未來關稅被取消,美國本地的生產設施將極度缺乏經濟吸引力。
為了降低關稅帶來的成本增加,部分3D打印企業可能會考慮將生產環節轉移到其他國家或地區,例如越南和墨西哥,來規避高額關稅。但需要指出的,這種轉移也面臨著很多挑戰,比如基礎設施、勞動力素質、供應鏈配套等問題。
最后,關稅政策可能導致全球3D打印市場的重新洗牌。一方面,中國企業可能將出口重心轉向歐洲、東南亞等地區,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另一方面,美國3D打印產業可能在政策保護下得到一定發展,但同時也面臨著成本上升和市場競爭的挑戰。
注:本文由3D打印技術參考創作,未經聯系授權,謝絕轉載。
歡迎轉發
歡迎加入碩博千人交流Q群:248112776
1.
2.
3.
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