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鳥中大熊貓”彩鹮(huán)在玉環與溫嶺交界的灘涂上亮相,這是玉環的鳥類“新朋友”,也是臺州市關于它的第二筆野外記錄。
“鳥中大熊貓”造訪臺州
3月29日,玉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工作人員在開展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日常監測巡查時,意外發現未曾見過的彩鹮。
正在灘涂上覓食的彩鹮。
當時,這只彩鹮正優哉游哉地與黑臉琵鷺、白鷺等鳥類在灘涂上覓食,長而彎曲的鳥喙十分靈活地從泥土中捕食。
彩鹮是鳥綱、鹮科、彩鹮屬的鳥類,是珍稀鳥類朱鹮的“近親”,曾經因為棲息地減少等問題,一度被認為已在我國絕跡,直到2009年中國境內才重現其蹤跡。因數量稀少,彩鹮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也被稱為“鳥中大熊貓”。
彩鹮體形修長,體羽以深栗色為主,羽色會隨著光照角度不同而改變,呈現出絢麗的金屬光澤,宛如彩虹。
它們對棲息地要求極高,主要棲息在溫暖的河湖及沼澤附近,有時也會到稻田中活動,性喜群居,主要以水生昆蟲、昆蟲幼蟲、蝦、甲殼類、軟體動物等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它們的到來,說明這里的水質、食物鏈和生態環境達到了較高水平。
臺州鳥類種群和數量逐年攀升
鳥類是生態的晴雨表。彩鹮的光顧,為春天增添了活力與靈氣,也是臺州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表現。
“玉環市位于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帶和西太平洋候鳥遷飛帶上,每年以多樣化的森林、濕地生態系統和適宜的氣候條件吸引了數不勝數的鳥類駐足繁衍,特別是每年到漩門灣濕地越冬的鳥類數不勝數。”玉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森林資源與自然保護地管理科科長李元春介紹,基于對鳥類的保護,以及掌握鳥類的種類、數量和生存狀態(疫源疫病)的需要,玉環市通過開展野生動物資源本底調查、珍稀瀕危陸生野生動物物種資源調查、珍稀瀕危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與預警項目等,為鳥類保護工作開展“把脈定向”。
截至目前,玉環市境內共有343種鳥種記錄,其中國家級保護鳥類71種,包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14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57種。
候鳥保護共同體功不可沒
生態系統持續修復,棲息環境的改善,是玉環市鳥類種群和數量逐年攀升的“密碼”。在玉環漩門灣國家濕地公園內,對受損濕地進行生態修復與持續維護,恢復其自然生態功能,為野生動植物提供適宜的棲息地。目前濕地公園已規劃并建設巡護道950米、鳥類監測屋5個,安裝濕地鳥類監控攝像頭34處102個,可實時足不出戶監測鳥類動態,且有6路視頻信號接入國家濕地監測平臺。
近年來,玉環市深入貫徹執行林長制建設,組織形成包括玉環市自然資源規劃局、玉環市公安局、臺州市生態環境局玉環分局等相關單位在內的候鳥保護共同體,積極探索環境資源執法與司法相融合的“司執聯動”新路徑,形成“破壞-懲罰-修復-監督”全周期生態保護閉環,合力破解生態環境領域非訴執行難題,助力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有機統一。
臺州晚報新媒體
記者:項弋凌 通訊員:陳嚴雪/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