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在海外掀起觀影狂潮
影片中的“急急如律令”到底怎么翻譯
引起了廣大網友的討論
今天我們去漢代簡牘中
找一找急急“如律令”的來源
01
“如律令”究竟是什么意思
1990年,懸泉置遺址出土了一枚
“迎天馬簡”
簡文內容是朝廷派專人前往敦煌迎天馬
出長安后,從右扶風往西直到敦煌
沿途驛站傳舍,都要按規定招待
并提供車馬食宿
簡文中“如律令”三個字非常吸睛
“如律令”到底是什么意思?
急急“如律令”究竟有多急?
△ 迎天馬簡中的“如律令”
原來,在漢代
律令是法律的基本表現形式
“如律令”就是按照法令執行的意思
這也是漢代公文結尾的常用格式
在語氣上
這“如律令”還有違律必究的意味
隨著日常文書頻繁使用
這句話也演變成了“催促執行”的意思
△ 甘肅簡牘博物館藏簡牘中的“如律令”
02
這枚簡牘見證一段歷史
為什么迎天馬這件事要
急急“如律令”?
漢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
李廣利伐大宛取得勝利
大宛承諾向西漢王朝“歲獻天馬二匹”
20多年后的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
御史大夫田廣明下發了一份朝廷使者的傳信
要求沿途“如律令”一樣迎接“天馬”
此簡的記載可以證明
這20余年間
大宛一直踐行每年獻馬兩匹的約定
△ 東漢銅奔馬,出土于甘肅省武威市雷臺的東漢墓葬,甘肅省博物館藏。
正是因為出產于大宛和烏孫等地的
大批良馬通過敦煌進入漢朝境內
使西漢的馬種得到迅速的改良
漢朝騎兵實力也得到了增強
因此,在當時的交通條件極不便利的情況下
朝廷每年都要專門派官員遠赴敦煌郡迎天馬
從敦煌郡迎接貢使和天馬再到京師長安
沿途所過之地,要提供車駕和食宿安排
可見漢朝對迎天馬的高度重視
△ 西漢鎏金銅馬,茂陵博物館藏
這條漢朝大軍遠征大宛的路線
最終成了絲綢之路的一部分
這促進了中國與西方各國的交流
也就有了詩句
“天馬常銜苜蓿花,胡人歲獻葡萄酒”
03
急急“如律令”,懸泉置的“標配”
說到急急“如律令”
就不得不提懸泉置
△ 懸泉置遺址
作為漢代建立在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驛置機關
這里每天都在傳遞各種郵件和信息
迎送過往使者、官吏、公務人員和外國賓客等
△ 漢“懸泉里程簡”,甘肅簡牘博物館藏
這里出土的“懸泉里程簡”
與甲渠候官遺址所出“驛置道里簿”可以銜接
完整記錄了從京城長安到敦煌的
路線、里程以及沿途經過地區
是研究絲綢之路東段交通的重要資料
△魏晉“驛使圖”壁畫磚,甘肅省博物館藏。
你能看到驛使快馬加鞭地傳遞郵件
還能看到官府為了宣傳“環境保護法”
將《四時月令詔條》謄抄在墻上
向往來路人廣而告之
△ 漢《四時月令詔條》,甘肅簡牘博物館藏,被譽為漢代的“環境保護法”。
急急“如律令”就這樣生動地體現在
一枚枚簡牘、一幅幅壁書上
在懸泉置遺址南側的山中有一處泉眼
古老的泉水流淌了2000多年
見證了這里每一個急急的腳步
也見證了漢代律令的獨特風采
(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