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座城市的記憶,建筑也好,街景也好,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深度。就比如近日被坊間熱議的“吉林市婦產醫院被撤并入吉林市婦幼保健院”一事,許多人一想到這所醫院,可能腦海中馬上會浮現出那座臨街的白色診療樓,但是也一定會有人把思緒牽引到更早時——二十多年前,在白色大樓門前的空地,曾有一座蘇聯式的二層樓房,那是這所醫院在光華路上最早的模樣。
溯源吉林市婦產醫院的源頭,是由愛國民主人士孫宗堯先生在1924年創立的醫院。當時他為了緬懷因反抗日寇而犧牲的好友王希天烈士,把醫院取名為“希天醫院”。希天醫院位于今琿春街與常寧胡同交匯處的東北側,1950年,孫宗堯先生將希天醫院交給國家,1951年希天醫院改名為吉林市婦嬰醫院。到了1953年12月吉林市婦嬰醫院的兒科與婦科分離,兒科留在原址成立吉林市兒童醫院,婦科遷至光華路新址。
新址位于今天光華路與琿春街交匯處,為兩座蘇聯式樣的樓房。臨今光華路一側的前樓當時為吉林市婦女保健所,后樓為吉林市產院。1954年1月兩個單位同時開診,當年3月份,兩個單位合并,組成了吉林市婦女保健院。到了1955年,吉林市婦女保健院改稱為吉林市產院,之后又先后改稱吉林市婦產科醫院、吉林市育紅醫院、吉林市婦產醫院,不過在坊間,“產院”這一簡稱已然深入人心,并成為醫院在民間的通稱。
隨著吉林市的城市規模日益擴大,始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蘇聯式診療樓已經越來越無法滿足醫院發展的要求。1984年7月,產院新建了一座綜合大樓,但醫療條件和接待能力并沒有徹底改觀。到了2001年,醫院及其主管部門千方百計籌措資金,買斷并續建了擱置8年的半成品樓。新樓落成后,前樓被拆除,成為今天的小停車場。
彌足珍貴的是就在世紀之交,原東方商廈退休職工李忠先生用照相機留下了產院前樓已顯殘破的身影,這組照片,也成為產院前樓在目前比較罕見的影像資料。
作為一所迎接新生命的專科醫院,從1953年至今,已有72個年頭,這期間究竟有多少新生命在這所醫院誕生已無從統計,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會有一些吉林市的家庭,三代人在這一相同地點來到世上——這是多么令人激動的事啊!
在人生的道路上蹣跚行進,或許少有人能明確斷言自己的終點,卻可以回眸審視自己不同階段的起點,而產院恰恰就是世間眾多起點的原點。若能真正懂得回顧的意義,或許在權衡、思辨新舊、利弊后,未來的人生旅途就會少些坎坷……
本文為優雅的胡子原創文章,其他自媒體轉載須經作者同意
特別鳴謝李忠先生對本人撰寫此文給予的支持和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