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曾黎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一組美照,穿古裝撐傘漫步竹林氣質溫婉,并配文稱:“時序流轉,今又清明。這次我來到了余杭‘紙傘之家’,嘗試制作了一把非遺油紙傘。”
當曾黎一襲古裝撐傘漫步竹林的九宮格美照刷爆社交平臺時,評論區瞬間被"姐姐殺我"的尖叫攻陷。但比顏值更戳中年輕人的,是那條"在余杭紙傘之家做非遺油紙傘"的文案——這哪是普通打卡,分明是給傳統文化來了場文藝復興!看著頂流女星手持油紙傘的破碎感美學,Z世代突然頓悟:原來老祖宗的審美才是yyds。
曾黎工作室放出的花絮視頻里,她跟著非遺傳承人學削傘骨、糊傘面的樣子,簡直像極了在網紅店DIY的我們。但區別在于,她手里逐漸成型的油紙傘,是實打實能抗七級風的"古代黑科技"。評論區有懂行的網友科普:"別看現在油紙傘成了拍照道具,古代可是能當雨具用的!"這種實用性與美學價值并存的非遺技藝,讓年輕人們突然理解了什么叫"工匠精神"。
在余杭紙傘之家,90后主理人小方告訴記者,自從曾黎來過之后,體驗課預約直接排到三個月后。"來打卡的小姐姐們第一句話都是'曾黎同款在哪',但最后都會被傳統工藝圈粉。"有姑娘穿著漢服來拍vlog,有情侶合作制作"定情信傘",更有個00后UP主連續泡了一周,把制傘過程剪成紀錄片,播放量破百萬。這屆年輕人用行動證明:傳統文化不是博物館里的標本,而是可以玩出花的時尚單品。
某紅書上#非遺新體驗#話題下,油紙傘DIY攻略已經細分到"如何讓傘面透光度更出片"的程度。杭州大學生@阿茶茶甚至開發出"油紙傘+電子燈串"的夜拍神器,獲贊10w+。這種古今混搭的創意,恰恰印證了非遺傳承的當代解法——不必原教旨主義地復刻,而是要找到傳統與現代的"最大公約數"。就像曾黎照片里既保留傳統竹骨結構,又加入現代漸變色的改良款油紙傘,完美詮釋了"守正創新"。
從李子柒的活字印刷到曾黎的油紙傘,明星帶貨非遺已成新趨勢。但比起簡單引流,更可貴的是他們展現了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當曾黎彎腰請教老師傅傘骨間距時,那種對匠人的尊重;當她反復試驗傘面涂油次數時,那種追求極致的執著——這些不經意流露的細節,才是對非遺最好的致敬。有粉絲留言:"看姐姐做傘的樣子,突然想給我奶奶學的苗繡拍個紀錄片。"這種情感共鳴,或許就是傳統文化最好的"破圈"方式。
站在清明時節的煙雨里,曾黎手中那柄油紙傘撐開的不僅是詩意畫面,更是一個文化自信的新場景。當年輕人開始把非遺體驗列入周末清單,當百年老字號和潮流品牌玩起聯名,我們突然發現:傳統文化從來不需要"拯救",它只需要被看見、被參與、被重新詮釋。畢竟,真正的傳承從來不是機械復制,而是讓千年智慧在當代生活中煥發新生——就像那柄改良油紙傘,既擋得了風雨,也裝得下星河。
對此,你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和看法,一起討論。如果喜歡小編的內容,請點贊并關注,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