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英雄
致敬英雄
緬懷革命前輩
傳承紅色基因
【編者按】梨花風起正清明。清明,是追思過往、緬懷先烈的時節。在我們心中,有一群人從未遠去,其中就有紅軍爺爺們。他們告別故鄉,投身革命,用熱血與生命譜寫壯麗篇章。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他們不畏生死,沖鋒陷陣;在艱難的長征途中,他們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啃樹皮、嚼草根,跨越千山萬水。歲月流轉,紅軍爺爺們的身影或許已逐漸遠去,但他們的精神永垂不朽。當春雨浸潤大地的時刻,我們以最莊重的目光回望歷史深處,追尋那些在血火歲月里鐫刻下民族脊梁的身影。在這個清明節,讓我們走進紅軍爺爺的故事,聆聽他們的經歷,從他們的事跡中汲取力量。希望借由這些文字,喚醒大家對革命先輩的崇敬與緬懷,將紅色基因融入血脈,在新時代繼續傳承他們無私奉獻、勇于擔當的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
懷念我的紅軍爺爺
自懂事起,便知道爺爺是位老紅軍。爺爺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去世,當時我還是小學生,所以對他并沒有太多的印象,只有那些老照片、空彈殼以及家人時常的提起,才讓我有些模糊的影像。每年清明時節,我都會陪著父母到縣烈士陵園,在爺爺的墓碑前敬獻鮮花,追思過往,緬懷爺爺在曾經血雨腥風、艱難困苦的歲月里積極投身革命和建設,用生命和熱血、理想與信念寫下的壯美史詩……
生命不息 沖鋒在前
小時候,每逢寒暑假,我最喜歡到爺爺家,因為他總會給我講很多關于戰爭的故事。每當他講起那些難忘的場景時,他總是神情嚴肅,目光堅毅,有時候臉上還洋溢著勝利的喜悅。雖然故事已經久遠,但只要一經他講起,定能感受到他那敢于亮劍、不畏犧牲的戰斗精神,漸漸地,爺爺那令人仰慕的英雄形象在我心中有了立體的呈現。
爺爺姜振海,1914年11月出生在陜西省三原縣。兒時的爺爺家里十分貧窮,他在地主家放過羊、犁過地,受盡欺凌壓迫,后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投奔親戚謀求生計。1935年,胸懷革命理想的爺爺報名參加有著傳奇色彩的“娃娃軍”—紅25軍。(注:1932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將留在蘇區的小、散部隊全部收攏起來,重建紅25軍。這支部隊基本都是娃娃兵。除了主力部隊帶不走的傷病員外,基本都是父、兄犧牲后留下的孤兒,平均年齡不到18歲。紅25軍成立不久后,受盲動主義影響,開始攻打附近所謂的“大城市”,強行攻堅一個月有余,部隊損耗嚴重,只能撤出戰斗。紅25軍的外部環境越來越艱難,從軍長到戰士,沒有一個人知道路到底該向哪里走?最終,中共鄂豫陜省委決定,紅25軍西去與陜甘紅軍會合,與主力紅軍會師。1935年9月15日,紅25軍到達陜西省延川縣永坪鎮,與劉志丹部會師。據統計,在這支“娃娃軍”中共走出97名開國將軍。)
在革命隊伍的教育培養下,爺爺迅速成長為紅25軍二旅25團三營九連班長,并于1936年3月在延安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戰爆發后,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他先后擔任八路軍115師344旅688團九連班長、副排長、排長、連長,河南內黃縣游擊總隊排長,新四軍十旅28團排長,淮海軍分區特務營供給專員,蘇北如皋官兵俘訓團軍事股長等職。爺爺參加過著名的平型關大戰。平型關之戰是八路軍挺進抗日戰爭前線后的第一仗,取得了中國全面抗戰以來“零的突破”,有力打擊了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也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打出了共產黨和八路軍在中國人民心中的威望。此后,爺爺還參加過淮海戰役等多次重大戰役及大小百次戰斗。爺爺一生身經百戰,身先士卒,英勇頑強,為抗擊日寇和全國解放事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艱苦樸素 仁義待人
聽父輩講,爺爺行軍打仗時,遇到大雪紛飛的寒冬臘月,由于缺少棉被、棉服,身著單衣、單鞋的他和戰友們手上、腳上、耳朵上凍出了很多瘡。為了御寒,他們身上就披著草披風,在冰天雪地里不停地跑動取暖。然而,饑餓的滋味是最難忍受的,沒糧吃時,爺爺就和戰友們扒樹皮、喝雪水來充饑。也許是對當時艱苦生活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所以爺爺從不允許身邊的人浪費糧食,自己更是如此,吃飯時掉桌上一粒米都會撿起來吃了。至今,我們家仍然傳承著爺爺這種艱苦樸素的家風。
爺爺老實厚道,做事周全。在鄉下老家,大多數人一提起我的紅軍爺爺,都說他是一位大善人,因為爺爺對有困難的人,總會伸出援助之手,并且不求回報。雖然當時爺爺的配給糧僅夠糊口,但他還是將配給糧拿出部分,接濟生活更困難的鄉鄰。也有很多人雖然不知道我爺爺的名字,但卻都知道有一位姜老紅軍。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爺爺盡管身體不太好,但他仍主動要求參加生產隊勞動,并且堅持不要工分,不計報酬。
淡泊名利 一心向黨
爺爺剛強正直,淡泊名利,從不居功自傲。多年的戰火硝煙,多次的出生入死,爺爺身上留下多處傷痕。在一次攻堅戰中,一枚炮彈落在了爺爺身旁,他身負重傷,由于醫療條件所限,有兩塊彈片一直未能從腰部皮層及腿中取出,永遠留在了爺爺的身體里。盡管當時傷勢嚴重,失血過多,身體虛弱,但爺爺還是靠著難以想象的毅力頑強地活了下來。新中國成立后,組織上多次安排爺爺到城市工作,但他總是說只要一心向黨,在哪里工作都一樣,后來還是堅持轉業到地方工作,先后在灌南銀行、灌南縣糖煙酒公司任職,其間還當選為縣政協委員。工作中,爺爺始終保持著革命軍人的優良品格,無論在什么崗位,擔任什么職務,總是一絲不茍,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直到1965年離休。當爺爺離休時,縣民政部門考慮到爺爺身體不好,行動不便,準備在原大圈鄉政府旁邊給爺爺建幾間房屋,但被爺爺婉言謝絕。爺爺經常說,想起那些犧牲的戰友,我能活著看到新中國成立,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爺爺雖然離開我們已經35載,但他那艱苦樸素、輕名淡利和剛強正直的道德品質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紅色后代,我將擎起先輩的光榮旗幟,傳承先輩的優良作風,不忘初心,接續奮斗,老實做人,踏實做事,用實際行動為建設“強富美高”現代化新灌南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簡介
姜輝,原籍陜西省三原縣,中共黨員,大學學歷,高級工程師,縣第十二屆黨代會代表,市青聯委員。2000年9月參加工作,歷任灌南縣住建局辦公室主任、局長助理、縣房產處主任、灌南縣住建局黨委委員兼縣城投公司董事長、縣鹽東工程管理處副主任、縣機關事務服務中心黨組書記、主任等職,現任縣城發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先后被省建設廳授予“全省建設系統法制工作先進個人”、省建設廳、團省委授予“全省建設系統省級優秀青年標兵”、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四五”普法先進個人”、市政府授予“全市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個人”“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先進個人”、縣委、縣政府授予“黨務工作先進工作者”“十佳副職”等榮譽稱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