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一書中,蘊藏著一段至理名言:唯有心靈之眼,方能穿透表象,觸及本質;而那些最為珍貴的存在,往往是肉眼所無法捕捉的。
每日里,五彩斑斕的世界如潮水般涌入我們的眼簾,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已真正領略了世界的真容,洞悉了萬物的底蘊。步入中年,那些真正擁有智慧之人,皆具備源自內心深處的洞察力。
他們以心為鏡,映照現實,以寬容為懷,擁抱命運。他們既能洞察心底的幽暗與光明,又能洞悉周遭的黑與白。如此人生,方能洞見自我、生活與眾生,收獲恒久的幸福之泉。
01
不越界負責,各司其職
作家張德芬曾言:“人生修行之首,在于打破慣性,時刻保持對自我的覺察。”有時,我們的內心仿佛一團亂麻,剪不斷,理還亂。
此時,便需我們從狹隘的自我中抽離,以旁觀者的姿態,靜靜審視內心的波瀾。靜默的觀察,蘊含著驚人的力量。它使我們得以看見情緒的起伏,每一次念頭的閃現,既不執著,也不強迫。回溯過往,洞悉當下,接納自我,最終與之和諧共生。
美國插畫師凱特·艾倫,自幼便與緊張與焦慮為伴,內心仿佛纏繞著無數糾葛。她愈是試圖清除這些紛擾,它們便愈是肆虐。直至24歲那年,她被確診為“廣泛性焦慮癥”,病情之重,迫使她重新審視自我。在心理咨詢師的指引下,她漸漸意識到:觀察內心,或許正是解脫之道。
于是,她開始通過日記與內心對話,驚覺許多念頭并非事實。當她靜靜地凝視它們時,這些念頭便如晨霧般消散。而另一些念頭,則映照出她一直被壓抑的需求。看見它們,讓她終于明了該如何愛自己。正是這份覺察力,引領她走出陰霾,重歸生活。最終,這份源自內心的和諧,更助她成為擁有百萬粉絲的治愈系畫家。
心理學家榮格曾說:“若無法覺察內在的情境,它們便將化作外在的命運。”面對日益沉重的心情,愈發混亂的思緒,向外尋求救贖往往徒勞無功。
唯有向內探索,深入心底,方能尋得真正的解脫之道。學會不帶偏見地覺察當下的思緒,面對它,理解它,接納它。無論是寫下來,說出來,還是靜靜地感受,皆能讓我們以從容之態卸下重負,以和諧的內在迎接生活的繁復與挑戰。
02
不過分在意,守護內心能量
作家亦舒曾言:“快樂需主動尋覓,天生幸福之人寥寥無幾。”上班途中的花草,家中窗欞間透入的景致,公司里同事的微笑……我們經歷著這一切,卻未必能真正感受其美好。
幸福并非某種事件或結局,而是一種發現與感知身邊美好的能力。我們的目光所及之處,實則處處蘊藏著幸福的契機。一個能從平凡生活中覺察驚喜之人,終將擁有更加豐盈、幸福的人生。
高分電影《托斯卡納艷陽下》的女主角弗朗西斯,歷經情感挫折,即便身處如畫的田園風光之中,也只覺周遭一片灰暗。痛苦的回憶,讓她終日渾渾噩噩,抱怨幸福遙不可及。直至又一次遭遇情感重創,極端痛苦之下,她終于醒悟:幸福或許并不在遙遠的某個人身上,而就在自己的身邊。
于是,她開始嘗試結識新鄰居,聯絡久違的閨蜜,用文字描繪那些一直近在咫尺卻被忽略的鮮花與海岸。小小的改變,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她發現,自己的生活原來處處充滿不起眼的奇跡。摯友的陪伴驅散了孤獨,眼前的風景驅散了陰霾。最終,她憑借對生活中細微美好的覺察,將自己的小屋打理得有聲有色,也收獲了永不消逝的幸福。
作家毛姆曾說:“一個人若能觀察落葉、鮮花,從細微處欣賞一切,生活便無法將其左右。”真正支撐我們生活的,從不是那些宏大的冒險經歷,而是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一個開竅之人,懂得在生活細微處覺察美好,在柴米油鹽中打造詩意人生。余生,愿我們都能做一個發現生活、欣賞生活、熱愛生活之人!帶上彩色的濾鏡,去觀察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生活也終將回饋給我們無數的小美好、小確幸。
03
不過度較真,珍視情緒價值
作家亦舒曾言:“成熟之人,往往發現可責怪之人越來越少,因人人皆有難言之隱。”世間之人,無人能永遠一帆風順。每個人都在咬緊牙關,艱難應對著各自的挑戰。而真正有修養之人,心中永遠藏著一份慈悲。
他們能夠覺察到他人的難處,播撒善意,不讓他人難堪。然而,覺察他人的難處,并非無底線地原諒,更不是縱容他人傷害自己。而是學會開闊心胸,理解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理解他人背后的脆弱與陰霾。
韓劇《請回答1988》中的阿澤,便是一個能夠覺察他人難處、善待他人之人。阿澤的好友德善,曾因在衛生間遭遇騷擾而對獨自前往衛生間感到恐懼。在朋友聚會中,當德善想去衛生間時,她內心極度渴望陪伴,卻因自尊難以啟齒。而阿澤總能敏銳地察覺到德善的尷尬。
他沒有戳破德善的心思,只是說自己剛好想抽煙,便在衛生間門外稍等片刻,讓德善自如地處理私事。正是這樣細微的舉動,避免了德善的尷尬,無聲地溫暖了她的心。日后,德善也主動回報阿澤的善意,兩人之間的情誼愈發深厚。
作家米蘭·昆德拉曾說:“一個人的價值,在于拓展自我、走出自我,以及理解和幫助他人的能力。”以慈悲的視角覺察他人的不易,是覺察的最高境界。家人、朋友之間若能多一份對彼此的覺察,許多問題便能迎刃而解。
覺察他人的難處,寬以待人,不僅是對他人的溫情,更是為自己的未來鋪就一條寬廣之路。高層次之人深知:放下對他人的埋怨與敵視,實則也是在放過自己。讓內心少幾分污濁,便能多幾分純凈與輕盈。
04
覺察之道,順其自然
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在《重塑心靈》一書中寫道:“覺察,即‘無需任何努力’,是對‘實際是什么’沒有扭曲的感知。”覺察,便是感受事物本真之貌,不妄加評判,不強施干預,而是順其自然的能力。平靜地覺察內心的起伏,方能真正洞見自我;
好奇地覺察生活的細微美好,便能自然領略生活之韻;寬容地覺察他人的難言之隱,便可稱為洞見眾生。世間諸事紛繁喧囂,唯有心如止水、目光如炬之人,方能活出自己的明媚與遼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