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文章當中,我已經陸續的介紹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蘇軍士兵由于種種原因對他們手中的德普機槍和反坦克步槍并不是很滿意,也許有的朋友在看過這些文章以后就會附帶產生一個疑問,這個疑問就是:既然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蘇軍士兵對自己手中的德普機槍和反坦克步槍都不是很滿意,那么在當時發到他們手中的同類型武器(具體的說是槍械)里面究竟有沒有讓他們感到滿意的武器呢,如果有,那這種武器又是什么?
坦率的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蘇聯軍事工業提供給蘇軍士兵的槍械當中,確實有一款讓蘇軍士兵普遍感到滿意的型號存在。
而這種讓蘇軍士兵普遍感到滿意的武器就是通常被大家俗稱作“波波斯”的PPS-43沖鋒槍。
嚴格說起來“波波斯”/PPS-43沖鋒槍并不是蘇德戰爭爆發之前的產物,它誕生于戰爭爆發之后處于被圍困當中的列寧格勒,并在那里經受住了戰爭考驗,在整個戰爭期間,這種武器被蘇聯軍事工業累計制造了大約100萬支,雖然在產量上它依然低于蘇聯的潑潑沙-41沖鋒槍,但仍然高于花旗國的M3“蓋徳”,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蘇軍士兵對這種武器感到很滿意呢?
可以這樣認為,蘇軍士兵對波波斯-43滿意是建立在對潑潑沙-41沖鋒槍的幾項不滿基礎之上的。
首先,潑潑沙-41經常被大家提起的笨重缺點由于波波斯-43才采用了折疊金屬槍托取代潑潑沙-41木制固定槍托而確實得到了不小的改觀。
當然,凡事都有利弊,雖然由于折疊金屬槍托的使用,波波斯-43確實變得輕巧了但潑潑沙-41可以參加肉搏戰的優點也隨之消失了,不過考慮到拿著沖鋒槍參加肉搏戰并不是經常出現的情況,所以波波斯-43的這點不足其實也不算太大的缺點。
其次,由于新生產工藝的采用,生產波波斯-43沖鋒槍需要的金屬也變少了(從14公斤減少到 6公斤),不過對這種情況感到滿意的更多應當是蘇聯軍事工業從業者而不是蘇軍士兵,實際上蘇軍士兵對波波斯-43感到滿意更多的是波波斯-43整體重量相對于潑潑沙-41的減少,由于波波斯-43變輕(從3.63公斤降低到3.3公斤),這就直接的減輕了波波斯-43使用者在體力上的消耗,這是蘇軍士兵對波波斯-43感到滿意的另一個原因。
同時,由于波波斯-43的零件數量從潑潑沙-41的87個減少到了73個,而所需零件數量的減少不但意味著在使用當中零件遺失的可能性減少、排除故障變得更快捷,同時也意味著這種武器的生產成本更加低廉,而簡單、便宜顯然是蘇聯武器的精髓所在!
另外,由于潑潑沙-42使用的41發彈鼓存在在使用當中容易變形導致武器失效和補充彈藥困難等問題,而波波斯-43則改用了35發彈匣,和潑潑沙-42的71發彈鼓比較起來,婆波波斯-41的35發彈匣不但更加堅固,補充彈藥相對也容易多,由于35發彈匣的使用,波波斯-43相對于潑潑沙-41在射速上的降低(從900發/分鐘降低到650發/分鐘)甚至沒有成為多大的缺點而被使用這種武器的蘇軍士兵注意到并飽受指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