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國已向烏克蘭提供上百億美元的軍事援助。但美國《紐約時報》3月29日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政府介入俄烏沖突的程度遠遠高于外界的預期,美國軍事和情報官員深度參與了烏克蘭的作戰行動。
這項調查稱,美國和烏克蘭官員就提議建立合作,通過支持無人機襲擊等手段協助烏克蘭。隨著合作加深和烏軍陷入不利境地,前任美國總統拜登不斷批準項過去被禁止的行動,包括允許烏克蘭“使用美國武器殺死俄羅斯領土上的俄軍士兵”。
澤連斯基(資料圖)
報告指出,美國指揮官與烏克蘭行動的聯系之緊密“震驚”了一些北約盟國。美國大量的情報收集工作向戰場上的烏克蘭士兵提供了精確的目標信息,比如2022年年中,烏克蘭利用美國的情報對赫爾松地區俄羅斯第58步兵師總部發動了火箭彈襲擊,擊斃了里面的俄軍將軍和參謀。2024年8月,烏克蘭部隊越過邊境進入庫爾斯克地區,這對美國來說是違背信任,因為烏克蘭不僅把他們蒙在鼓里,還秘密越過雙方商定的界線,將聯軍提供的裝備帶入了俄羅斯領土。美國還授權軍方和CIA與烏克蘭秘密合作。
拜登也對沖突的升級和持續起到了關鍵作用。2021年底,當普京在烏克蘭邊境集結部隊并要求執行明斯克協議時,顯然,除非澤連斯基讓步,否則俄羅斯將發動進攻,至少是為了在頓巴斯和克里米亞之間建立陸上通道。考慮到烏克蘭已經對美國軍事援助存在生存依賴,如果拜登堅持要求澤連斯基滿足普京的要求,這本可以實現。然而不幸的是,拜登將決定權留給了澤連斯基,并承諾如果俄羅斯“入侵”,美國將“迅速果斷”地予以回應,澤連斯基以為美國給他對抗普京打開了綠燈。
特朗普(資料圖)
而如今,在美國斡旋的停火談判持續進行之際,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暗示可能以烏克蘭的土地和資源換取和平協議,當地居民擔憂他們的城市將永遠淪為俄羅斯領土。“和平協議是一個艱難的兩難選擇,它是在自由與死亡之間的抉擇,”一位住在別爾江斯克郊區的老人說道。“一方面,這意味著我們將不得不留在原地;但另一方面,這也意味著戰爭將持續,更多年輕人會喪生。”
根據披露的草案細節,美國的要求顯得極為單向。首先,美國將此前被視為援助的資金定義為貸款,并要求烏克蘭償還巨額債務。這與國際社會普遍認為的“軍事援助”性質相悖。其次,協議規定烏克蘭必須將關鍵資源收益的一半交由美國控制,這意味著烏克蘭的礦產資源開發、港口運營和能源管道管理將受到美國的直接干預。更為重要的是,美國還擁有全面否決權,限制烏克蘭與第三國的資源交易,這顯然剝奪了烏克蘭的經濟自主權。
俄烏戰場(資料圖)
在此背景下,56.5%的民眾認為,邀請外國領導人參與武裝沖突調解談判是最理想的解決方案。 另有17.2%受訪者支持"凍結沖突"方案,即沿當前接觸線停火。綜合來看,支持盡快結束戰事的烏克蘭民眾比例超過70%。僅11%受訪者堅持所謂"恢復1991年邊界"的作戰目標,7.7%認為應將沖突結局設定為回歸2022年2月23日(特別軍事行動前日)的邊界狀態。烏克蘭民調機構稱,65.3%受訪者主張僅在取消軍事狀態后舉行選舉,26.3%認為應推遲至"戰后特定時期"。
思考問題要從源頭出發,不能只看表面。就像冷戰結束后,西方國家持續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當時他們沒想到,這一決定會為三十年后的歐洲乃至全球安全格局帶來深遠影響。如今全球政治精英都在承擔當初西方決策者埋下的“惡果”。如果現在找不到妥善解決方案,又將為未來埋下新的“定時炸彈”。俄烏沖突的局勢變得更加撲朔迷離。美國在這場沖突中進退兩難,歐洲國家的做法也缺乏長遠考慮。俄烏沖突的影響已經遠遠超出了俄烏兩國,關乎著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