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只需要點擊上方的藍字《梅州V生活》關注即可
半年前拔了個牙,沒想到口腔里的細菌竟順著血流“跑”入腦?廣東梅州一位七旬老太太因此兩次昏迷,一度危及生命。醫生提醒,對于拔牙后傷口愈合慢,又突發高熱、頭痛或意識障礙者,要提高警惕,及時就醫排查。
七旬老太兩度突發昏迷
2月12日元宵節當天,一家人正吃著晚飯,張老太(化名)毫無預兆地昏倒在飯桌上。張老太的兒子劉剛(化名)回憶,當地衛生站的醫療人員趕來后,測量母親的血壓已飆升至170/110mmHg。“她一直都有高血壓,所以我們也就沒多想,以為是血壓上來了。”服用降壓藥后,張老太很快恢復正常。
2小時后,張老太在洗澡時,再次被發現昏倒在地,腦袋右側和右臉頰均有摔傷,被緊急送往當地醫院。醫生懷疑張老太是腦囊腫或腦腫瘤,收治入院。誰知住院大約一周時,張老太又突發高燒,最高體溫達40℃,呈昏睡狀態。為尋求進一步診療,2月下旬,張老太在家人陪同下來到廣東三九腦醫院。
該院神經內一科副主任匡祖穎接診后,發現患者右側顳葉占位性病變,結合病史癥狀,匡祖穎排除腦囊腫和腦腫瘤的可能性,考慮是腦膿腫,而且膿腫已經破潰進入腦室,引起細菌感染。
口腔傷口經久不愈要當心
完善相關檢查后,匡祖穎在患者的腦脊液里發現了具核梭桿菌。“這是一種條件致病菌,主要潛伏于口腔。考慮是口腔細菌感染引起腦膿腫。”匡祖穎表示。
患者腦脊液檢驗報告
劉剛回憶,早在2023年末,張老太就開始覺得右上頜的大牙隱隱作痛。去年6月,張老太去醫院檢查,發現牙根已經破裂和發炎。“一顆牙齒一拔出來就變成兩半了。”劉剛說。
“除高血壓外,張老太還患有糖尿病,血糖控制差,所以很有可能是拔牙后傷口愈合慢,導致了腦膿腫的發生。”匡祖穎推測,患者顱內膿腫可能“養”了半年,但患者年紀較大,大腦萎縮,為腦膿腫“騰”了位置,所以患者在早期沒有癥狀,這次是因為膿腫破潰,導致細菌感染,進而出現突發意識障礙、高熱等癥狀。
匡祖穎(左一)在查房
該院院長、神經內科專家王展航解釋,腦膿腫是一種嚴重的顱內感染性疾病,由細菌性病原體侵蝕破壞腦組織,引起局限性化膿性炎癥和組織壞死,繼而形成膿腔。常常表現為高熱、頭痛和局灶性神經功能障礙,嚴重者可致昏迷、腦疝等,危及生命。幸運的是,經過對癥治療后,張老太的病情好轉,已經順利出院。
王展航提醒,口腔是一個有菌環境,再加上牙周及面部有豐富的血液循環與顱內相連,對于口腔有傷口久不愈的人群,口腔里的細菌很可能經口腔進入血液,并通過血液循環進入腦組織,造成腦膿腫。若發現不明原因的高熱、頭痛,或局灶性神經功能障礙,要提高警惕,及時就醫排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