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招商銀行員工費用壓縮了22億元,而招商銀行2024年的凈利潤增長也只有17.89億元,可以說員工降本為凈利潤微增1.22%做出了很大貢獻。
01、高管、員工的薪酬都在降
近日,“招商銀行人均薪酬降至60萬元以內”的話題沖上熱搜。
“招商銀行作為國內領先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其薪酬水平一直是銀行業的風向標,薪酬調整被視為行業趨勢的信號。”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告訴《財經天下》。
那么,招商銀行在2024年的薪酬情況具體表現如何?
2024年,招商銀行員工費用(包含工資及獎金、社會保險及企業補充保險和其他費用)為680.88億元,而2023年員工費用為703.48億元,一年少了22.6億元。而且,這已經是招商銀行員工費用連續兩年下降,2022年其員工費用為706.57億元。
與員工費用減少相對應的是,招商銀行員工數量卻在增加。截至2024年底,共有員工117201人(含派遣人員),2023年為116529人。
一減一增之后,算下來,招商銀行人均費用從2023年的60.37萬元,降到58.10萬元,相當于人均減少2.27萬元。
數據一出,不少工薪族發出感慨,“58萬的數字,也是我難以企及的”。
事實上,這58萬是員工費用,如果將員工費用中的“社會保險及企業補充保險和其他費用”刨除,招商銀行員工的年平均“工資及獎金”為44.9萬元。
雖然平均數字令人羨慕,但銀行人的普遍抱怨是,“事實上普通員工的收入水平沒有這么高,自己是被平均了”。
然而,《財經天下》通過Wind統計發現,即便是招商銀行的高管,同樣在面臨“降薪”。
2020年至2024年,招商銀行高管薪酬分別為5485.13萬元、5091.82萬元、5893.19萬元、3722.84萬元、3540.06萬元。相比2022年的高點,兩年時間內,高管們到手的薪酬少了2353.13萬元,縮水了40%。
其中,典型的如行長王良的薪酬,2022年能拿642萬元,2023年為345萬元,到了2024年又降至296萬元,兩年縮水超50%;原副行長王云桂,2022年薪酬有503萬元,2023年為286萬元,2024年減少到只有118萬元。
招商銀行不是個例,近兩年,金融業降薪已不是新鮮事,銀行業更是其中的典型。
每日經濟新聞曾對2023年的情況做過統計,2023年42家A股上市銀行工資薪酬總額超萬億元,總人數超260萬人,人均薪酬水平約為40萬元,有半數銀行人均薪酬同比下降。
而到了2024年,根據已發布的股份行年報數據,中信銀行高管薪酬從2022年的6620萬元降到2024年的2458萬元,興業銀行高管薪酬從2023年的1942萬元降到2024年的1633萬元,平安銀行高管薪酬從2022年的3105萬元降到2024年的2127萬元。
在整體員工成本上,中信銀行、光大銀行2024年微增,興業銀行、平安銀行都是減少的。
02、“躺著賺錢”的邏輯變了
為什么銀行人的薪水集體打折?
以招商銀行為例,其正面臨業績增長壓力。近日,招商銀行公布的2024年財報顯示,雖然其歸母凈利潤實現了微漲,但其營收為3374.88億元,同比下降0.48%。這是招商銀行營收連續第二年下降,2023年下降了1.64%。
導致營收微降的一個主要因素,是息差的收窄。2024年,招商銀行的凈息差(凈利息收益率)為1.98%,而2023年、2022年這一數字分別為2.15%、2.40%。凈息差不斷收窄之下,招商銀行2024年凈利息收入2112.77億元,同比下降1.58%。
招商銀行行長王良在業績會上提到,雖然凈息差面臨收窄壓力,但該行將通過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提升存款成本管控等措施,努力保持凈息差的同業領先水平。來自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商業銀行凈息差為1.52%。
而2024年,國有四大行“工農中建”的凈息差普遍承壓。中國銀行凈息差為1.40%,建設銀行凈息差1.51%,均較上年收窄19個基點。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凈息差均為1.42%,其中工商銀行同比下降19個基點,農業銀行同比下降18個基點。
柏文喜稱,在當前大環境下,銀行業面臨有效需求不足、資本市場波動及減費讓利等挑戰,通過優化成本結構來提升盈利能力是合理且必要的。與此同時,在金融業“過緊日子”的監管導向下,銀行優化薪酬結構也是在響應政策要求。
招商銀行在年報中對于薪酬變化的解釋,進一步印證了柏文喜的觀點。年報中寫道,該行遵循“價值引領、工效掛鉤、風險約束”的薪酬管理原則,堅持“能高能低,多勞多得”的薪酬支付理念。
同時,為緩釋各類經營和管理風險,招商銀行根據監管要求及經營管理需要, 建立了薪酬延期支付和績效薪酬追索扣回相關機制。
2024年,招商銀行未對追回的數字做說明。但在2023年年報中,招商銀行披露,執行績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員工4415人,追索扣回績效薪酬總金額4329萬元。
從結果上看,一系列降本操作效果顯著。招商銀行去年的凈利潤增長了17.89億元,微增1.22%,其中員工費用壓縮了22億元,員工降本為凈利潤做出的貢獻很大。
事實上,早在2017年,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就意識到,我國商業銀行的薪酬構成相對單一,難以鼓勵優秀人才長期服務。研究表明,我國金融業人士的平均在職時間為28.3個月,而歐美發達國家這一數字為54個月。
他認為,無論是大型銀行還是中小銀行,結合具體業務條線、崗位以及區域的不同,需要優化出有特色、差異化的薪酬體系。而這種變化也在悄然發生:從員工層面看,基本工資的比重在下降,績效薪酬的比重在上升;從部門分配看,業務部門薪酬增長較快,部門間差距在擴大;從機構分布看,薪酬資源更多向分支行傾斜。
薪酬調整只是表象,在更多業內人士看來,銀行的根本難題是“躺著賺錢”的邏輯變了。
2024年,招商銀行利息凈收入增長為-1.58%,而2015年,這個數字高達22%。凈息差2024年為1.98%,而2015年高達2.75%。
“利率下行既是周期性的,也是趨勢性的。”在業績會上,王良坦言,當前銀行業進入了“低利率、低利差、低費率”的時期。
“很明顯,銀行以前靠‘低息攬儲、高息放貸’賺利差的老路子走不通了。”一位不愿具名的銀行研究人士對《財經天下》直言,“銀行打工人的?資自然也就?法像以往那么誘人。招商銀行由于基數大,降幅和輻射度顯得更為突出。”
據他了解,當下,不少銀行業務員每天都困在貸款KPI焦慮中,“貸款客戶太難找,求著大家都不貸。即便有意愿,他們會在各銀行的貸款利率之間相互比較,最后不一定選擇自己的銀行。個別業務員甚至會冒險與貸款中介合作。”
近幾年一直倡導的金融科技化、數字化也猶如懸在銀行人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縱觀全行業,AI人才成為今年銀行春招“香餑餑”,針對人工智能應用專家、大模型數據工程師、數字金融AI專家等崗位的招聘成風,“成都銀行開出80萬年薪招聘AI人才”的消息近期受到廣泛報道。
招商銀行也在不斷加大金融科技力量,2024年信息科技投入133.50億元,達到營業收入的4.37%;研發人員達10900人,占集團員工總數的9.30%。2023年底,研發人員和占比分別為10650人和9.14%。
王良在年報致辭中指出,“人工智能將成為未來行業分化的關鍵”。
03、仍是“零售之王”
盡管業績承壓,招商銀行仍是是國內零售業務做得最好的銀行。
截至2024年末,招商銀行零售客戶2.10億戶(含借記卡和信用卡客戶),較上年末增長6.60%;其中,金葵花及以上客戶(月日均總資產在50萬元及以上)523.57萬戶,較上年末增長12.82%;私人銀行客戶(月日均全折人民幣總資產在1000萬元及以上)169100戶,較上年末增長13.61%。
對比2023年,這三項數字的增速分別為7.07%、12.00%和10.42%。
從中不難看出一個規律,招商銀行零售客戶的整體增速在下滑,但資產在50萬元以上的客戶人數增速在變快,資產在1000萬元以上的超級大客戶,增速更快,人數從2023年的近15萬戶漲到2024年的近17萬戶。
且截至2024年末,管理金葵花及以上客戶總資產余額122243.0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98%。
這說明,招商銀行的高凈值客戶占比已經非常可觀。
正因如此,招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0.95%,優于其他股份行如興業銀行的1.07%、平安銀行的1.06%、光大銀行的1.25%。即使是風險性更大的零售不良貸款率,招商銀行也只有0.96%。
王良表示,未來隨著居民收入和還款能力的好轉,零售風險的拐點將會出現。目前,招商銀行通過優化風險管理模型、優選客戶群體等措施加強對零售信貸風險的防范。他透露,今年會繼續鞏固提升零售業務主體地位,零售獲客方面會重視大學生年輕客群、家庭及親子客群、跨境客群、養老客群的增長。
在息差基本盤之外,招商銀行積極拓展非利息收入。2024年,該行凈手續費及傭金收入720.94億元,同比下降14.28%。其中,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資產管理手續費及傭金、銀行卡手續費幾個收入大項都是下降的。
“由于市場上基金和保險代銷費率下滑,這一塊業務增量不增收在意料之中。”上述銀行研究人士評價道。
但招商銀行在投資上是一把好手,2024年投資收益298.8億元,同比增長34.74%,主要是債券投資收益增加。其中,債券投資以政府債券和政策性銀行債券為主。
“由于債券市場利率下行,債券投資產生了很好的盈利。最后使得非利息收入增長整體實現由負轉正。”數據顯示,招商銀行2024年非利息凈收入達到1262.11億元,同比增長1.41%。
然而,勉強取得同比正增長,但招商銀行非息占比仍不是收入的大頭,近三年以來都只有三成多,與占比超六成的傳統凈利息收入遠無法相提并論。
未來,如何依靠差異化經營,實現綜合收益的提升,仍是招商銀行面臨的挑戰所在。業績發布后的3月26日,招商銀行跳空低開,收盤跌超5%。
為了穩定投資者信心,招商銀行擬在2025年?次進?中期分紅,分紅比例為2025年半年度歸母凈利潤的35%。
一位兩年前滿倉招商銀行的投資者告訴《財經天下》,目前其拿到的累計分紅已接近20萬元。
(作者 | 陳大壯,編輯 | 朗明,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本內容來自財經天下WEEKL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