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投資者在黑貓平臺上對中信建投的投訴,經上游新聞、投資快報等媒體報道后,將中信建投再次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中信建投武漢建設八路證券營業部被指在客戶端公示手續費時存在“技術性殺熟”現象。有客戶在長達11年的時間里,一直被按照1.9‰收取手續費,而如今一般券商手續費已降至這一水平的二十分之一左右,11年間該客戶累計支付傭金達16萬元。這一驚人數字,讓投資者對券商利用技術優勢和信息差收取手續費的合理性產生了強烈質疑。
恰在同一時間段內,中信建投公布了2024年業績。曾幾何時,中信建投的營收規模能夠躋身行業TOP5,風光無限。然而,近幾年其排名卻如同坐上了滑梯,年年下滑。與當下曝光的“殺熟”事件相互交織,市場對中信建投的未來發展充滿擔憂。
客戶投訴:“殺熟”爭議浮出水面
據上游新聞報道,武漢的張女士早在2014年就在建八營業部開戶炒股,長期使用中信建投的“蜻蜓點金”APP進行交易。在長達11年的時間里,她支付的傭金比例超過1.9‰,累計扣除傭金高達16萬元。
張女士反映,新客戶在APP上能夠清晰看到具體的傭金比例,而她作為老客戶,卻只能看到“不超過成交金額的3‰”這一模糊表述。直到2024年11月,張女士在賣出股票時發現實際到賬金額比預期少了1000元,這才驚覺傭金過高。在與營業部交涉后,她才知曉多年來自己一直被收取高額傭金。
張女士的投訴引發眾多媒體報道。其中投資快報在報道中稱,建八營業部營銷總監周明表示,“不超過成交金額的3‰”本身就是一種公示方式,老客戶看不到具體傭金比例是因為公司正在進行“數據遷移”,遷移完成后老客戶便能看到。
然而,張女士投訴后,“蜻蜓點金”APP突然顯示出“1.9875‰”“1.9729‰”等具體傭金比例,這一變化讓她強烈懷疑營業部存在故意隱瞞傭金標準的行為。
依據《證券經紀業務管理辦法》,證券公司應在公司網站、營業場所和客戶端同時公示證券交易傭金收取標準。
上游新聞報道稱目前,張女士已向證監會網絡投訴平臺舉報此事,湖北證監局也已介入調查。目前還沒有更新進展。
營收連續四年下滑,排名一年一個退步
事實上,中信建投近年業績表現不佳,營收已連續四年下滑。據其3月27日晚間發布的《2024年年度報告》,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11.29億元,同比減少9.10%。
而回顧過去5年的表現,中信建投是收入在2021年達到頂峰后開始逐年下滑,特別是最近三年,每年退步1名,從2022年排名第6,到2023年被廣發證券追趕,排名第7,2024年再被中金公司超越,排名第8。
從業務板塊看,投資銀行業務2024年營業收入為24.91億元,同比減少48.14%;資產管理業務營業收入為12.56億元,同比減少14.17%。盡管財富管理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66.1億元,同比增長8.97%,交易及機構客戶服務業務板塊實現營業收入80.53億元,同比增長0.46%,但仍難掩整體營收的頹勢。
違規事件頻頻發生,多次遭到監管處罰
中信建投投行業務的大幅下滑是其業績下滑的主要因素,這其中除了資本市場客觀環境變化之外,還有主觀方面的因素,即在從嚴監管背景下,中信建投在合規方面問題不斷,多次遭到監管處罰。
最典型的是紫晶存儲欺詐發行案。紫晶存儲于2019年10月發行上市,2022年2月在科創板上市。后中國證監會于2023年4月查明,紫晶存儲存在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最終決定對該公司給予警告、并處以3668.52萬元罰款。
紫晶存儲的保薦券商即是中信建投。2024年11月4日,上交所披露了對紫晶存儲保薦機構中信建投相關人員紀律處分決定。
紫晶存儲只是中信建投眾多問題中的一項。早在2024年5月,證監會就曾對中信建投和投行業務的直接負責人劉乃生進行監管談話措施。原因就是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建投)在部分項目中盡職調查不充分;未有效督促發行人做好募集資金專戶管理;內核未充分關注項目風險;對外披露招股說明書實質修改后內控未再次審批等,違反了《證券公司和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合規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合規管理辦法》)第六條的規定。劉乃生作為分管投行業務高管,對上述問題負有責任。隨后,自2024年6月起劉乃生擔任公司辦公室行政負責人,自2024年7月起擔任董事會秘書。
如何重新贏得投資者信賴是最大挑戰
隨著張女士投訴“技術殺熟”事件的持續發酵,傭金爭議背后所折射出的證券行業費率透明化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
張女士在2014 年開戶時傭金比例超1.9‰,盡管現行規定要求傭金不得超過3‰,而在實際操作中新開戶普遍享受萬分之1.5的優惠,甚至部分券商甚至能開出萬分之0.8的費率。公開數據顯示,2015 年市場 96 家證券公司的平均傭金費率為5.8?,到 2024 年降至萬分之5.19,這體現出券商傭金在政策引導、市場競爭加劇以及技術進步帶來成本優化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呈現出明顯的下滑趨勢。
在這樣的行業變革浪潮中,中信建投也面臨著巨大的轉型壓力。新任中信建投董事長劉成在履新后的第一次公開亮相時表示,中信建投正在加快培育和鞏固“一流的文化、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能力、一流的服務和一流的成績”為目標的一流投資銀行建設,并制定了“兩步走”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第一步,力爭先用5年時間打造和鞏固國內一流的綜合實力,到2030年全面達到與行業優質頭部機構相稱的引領水平;第二步,再用5年時間,到2035年力爭全面達到國內一流水平,并努力成為具備國際競爭力和市場引領力的一流投資銀行。
但是,此次“技術性殺熟”事件,無疑讓中信建投當前本就不佳的處境雪上加霜。投資者對券商的信任本就建立在公平、透明的交易環境之上。未來,中信建投不僅要尋找新的業務開拓機會,同時也要應對監管部門的調查,重新贏回投資者信任,更迫切的是需從內部管理入手,加強合規建設,提升業務水平,否則在競爭激烈的證券行業中,必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排名下滑。
本文源自金融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