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輕柔地拂過大地,喚醒了沉睡的萬物,田間地頭便悄然萌生了了一叢叢嫩綠的野菜。這些大自然饋贈的珍寶,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藥用價值。在這個生機勃勃的春天,讓我們一同開啟挖野菜之旅,認識車前草、曲曲菜、水芹菜等這些春日里的“精靈”。這是野菜愛好者的福音,看看以下常見野菜你認識幾種?千萬不要錯過。
1. 車輪下的守護者——車前草
車前草,又名當道、牛遺。因其常生長在道路兩旁,仿佛甘愿承受車輪的碾壓,故而得名。它分布極為廣泛,無論是田野邊,還是城市的墻角下,都能尋覓到它的身影。采摘時,挑選葉片完整、鮮嫩的植株。車前草的食用方法多樣,可涼拌,將其洗凈焯水后,加入蒜末、生抽、醋等調料,攪拌均勻,清爽可口;也可做湯,為湯品增添獨特的風味。在藥用上,它具有清熱利尿、明目祛痰的功效,對緩解水腫尿少、熱淋澀痛等癥狀有顯著效果。
2. 苦中回甘——曲曲菜
曲曲菜,學名苣荬菜,有的地方也叫甜苣菜。它多生長在鹽堿地、荒地或路旁。曲曲菜葉子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顏色鮮綠。采挖時,注意連根拔起。曲曲菜最常見的吃法是蘸醬生食,其獨特的苦味與醬料的香甜相互交融,別有一番風味。從藥用角度看,曲曲菜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濕的作用,對咽喉腫痛、瘡癤腫毒等病癥有一定的輔助治療功效。
3. 水鄉碧玉——水芹菜
水芹菜,別名刀芹、蜀芹,它是水生植物,常生長在河邊、水田旁。水芹菜的莖稈細長,呈淡綠色,葉片呈羽狀分裂。采摘時,選擇莖稈鮮嫩、無黃葉的部分。水芹菜口感脆嫩,適合炒食,與香干搭配,綠白相間,色香味俱全;也可做餡包餃子,清香四溢。水芹菜具有平肝降壓、清熱解毒的功效,對高血壓、水腫等病癥有輔助治療作用。
4. 灰綠的餐桌珍品——灰灰菜
灰灰菜,學名為藜,也叫灰條菜。它在路邊、荒地、田野隨處可見。灰灰菜植株表面有一層細細的粉狀物,葉片呈菱狀卵形。采摘時,要挑選嫩莖和嫩葉。灰灰菜可涼拌,焯水后加入辣椒油、鹽等調料;還能做灰灰菜麥飯,將其與面粉混合,蒸熟后,口感松軟,充滿了田野的氣息。在藥用方面,灰灰菜具有清熱利濕、止癢透疹的功效,可用于治療風熱感冒、腹瀉等病癥。
5. 麥田里的清香——麥蒿
麥蒿,學名播娘蒿,它是麥田里常見的野菜。麥蒿植株矮小,莖上有分枝,葉子呈羽狀深裂。在麥田里采挖時,注意區分麥苗與麥蒿。麥蒿可以焯水后涼拌,或者包包子。它具有祛痰定喘、強心利尿的功效,對慢性支氣管炎、心力衰竭等病癥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6. 蔥香四溢——野蔥
野蔥,又叫沙蔥、山蔥,多生長在山坡、草地或沙地。野蔥植株細長,與家蔥相似,但味道更為濃郁。采摘時,保留根部,以便后續食用。野蔥可直接蘸醬吃,也能用來炒雞蛋,香味獨特,讓人回味無窮。野蔥具有發汗散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風寒感冒、頭痛等癥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7. 掃帚形狀的美食——掃帚菜
掃帚菜,學名地膚,因植株形狀像掃帚而得名。它常生長在路旁、荒地。掃帚菜的幼苗可食用,采摘時選取鮮嫩的部分。掃帚菜可以涼拌、做湯,還能將其剁碎后與面粉混合,做成地膚餅。在藥用上,掃帚菜具有清熱利濕、祛風止癢的功效,對小便不利、皮膚瘙癢等病癥有輔助治療作用。
8. 紫色精靈——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又名野堇菜,常生長在草地、山坡、荒地。它植株矮小,花朵呈紫色,十分醒目。采摘時,選取鮮嫩的葉片和花莖。紫花地丁可涼拌、做湯。它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對疔瘡腫毒、毒蛇咬傷等病癥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9. 田間止血衛士——刺兒菜
刺兒菜,學名小薊,多生長在田間地頭。它的葉片邊緣有尖刺,采摘時需小心。刺兒菜可焯水后涼拌、炒食。刺兒菜具有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的功效,對吐血、衄血、尿血等病癥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10. 沙地守護者——蓬蓬菜
蓬蓬菜,學名豬毛菜,常生長在沙地、鹽堿地。蓬蓬菜植株呈蓬狀,葉片細長。采摘時,選擇嫩莖和嫩葉。蓬蓬菜可以涼拌,也可做餡包餃子。它具有平肝潛陽、潤腸通便的功效,對高血壓、便秘等病癥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當夕陽的余暉灑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我們帶著滿滿的收獲踏上歸途。這些春日里的野菜,不僅是大自然的無私饋贈,更是先輩們留下的寶貴財富。它們見證了歲月的變遷,承載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記憶。讓我們珍惜這份來自春天的禮物,將這些野菜的美味與價值傳承下去,讓它們在時光的長河中永遠綻放光彩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